營養飲食

鹹鴨蛋為什麼會有油呢?

鹽鴨蛋平時的時候是經過醃制以後的,這樣才能夠把黃醃到流油,口感方面吃起來才會非常好,其實咸鴨蛋的黃是最好吃的部分,所以在做的時候首先需要準備的就是一些糖分,還有就是鹽分,還需要注意的就是醃制的時間,太長或者太短都會影響到口感。

鹹鴨蛋以新鮮鴨蛋為主要原料經過醃制而成。鮮蛋製成鹹蛋後,其蛋白質被分解為氨基酸,蛋白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脂肪含量明顯增多,糖類含量提高數倍。另外,經過醃制,鹹鴨蛋中的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更豐富,含鈣量、含鐵量較鮮蛋提高。

我們知道,熟鴨蛋的蛋黃裡是看不出有油的,吃起來也毫無油膩的感覺。可是在熟鹹鴨蛋的蛋黃中,卻經常可以看到黃色的油滴往外流。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鹹鴨蛋蛋黃裡的“油”是蛋中原來就有的。鴨蛋中脂肪約含有16%,主要是在蛋黃裡,蛋黃中的脂肪含量高達30%,也就是說,蛋黃的三分之一是由脂肪組成。在鮮鴨蛋的蛋黃中,蛋白質與脂肪能均勻地混合成乳狀液,脂肪分散成很小的油滴,並且每個小油滴外面由蛋白質和水膜包裹著,這樣就看不到油,也嘗不出來了。一旦經過醃制,蛋白質發生鹽析現象,緩慢地變性凝固,脂肪就從中釋放出來,由小油滴聚集為油液,再經煮熟後,就能看到蛋黃出油了。蛋黃出油是鹹鴨蛋醃好的標誌,當然也有不出油的,這主要是因為每種蛋的脂肪含量不一樣。還有的鹹鴨蛋蛋黃會發硬,這是出油出得太快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鹹鴨蛋含鹽量高,不要多食。食用時,應減少其他食物中的鹽分攝入。同時,鹹蛋黃中膽固醇含量很高,心腦血管病人、高血壓、高血脂病人要少吃或者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