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脾虛食療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脾胃虛寒的問題,也就是脾胃的虛弱會導致出現拉肚子的現象,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可能會伴有頭暈的症狀表現。其實脾胃虛寒的人在平時可以通過喝薏米粥,或者是用大棗來煲粥的方式來對身體進行調節,起到一個食療的效果。

①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②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禦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③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幹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裡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是中醫的概念,通俗的說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納、腐熟、轉輸、運化等功能失調,影響水穀的消化吸收。

導致脾胃虛弱的常見原因有:

1.飲食因素。飲食不節制、嗜食辛辣刺激食物、飲食沒有規律都會損傷脾胃。

2.情感因素。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3.生活起居因素。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或者久居寒冷潮濕之地,也會影響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