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刷爆朋友圈的寶寶退燒“好偏方” 卻奪走了寶寶的生命 別再信這些謠言了!

【六一兒童網導讀】許多無知的家長,寶寶發燒後不給寶寶吃藥,盲目聽信偏方,比如捂汗退燒、冰塊退燒等方法。這些民間誤傳的退燒偏方,很多都只會耽誤病情,重者會導致寶寶智力低下,甚至會傷害到孩子的生命。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聽信偏方,以免給寶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下面小編就列舉一些不可使用的“好偏方”。

物理退燒

是媽媽們心中的退燒聖經,實際上溫水擦浴、冰枕、退熱貼等並不是推薦的降溫方法,因為很多證據顯示這些其實沒有用,也不會讓孩子更舒服。發熱了應該減少穿蓋、開空調,需要退燒的時候,吃點退燒藥就好了親!

發燒捂汗降溫

發燒了,趕緊躺在床上,蓋上棉被捂出汗就好了。據瞭解,發燒了蓋上棉被捂汗,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如果不出汗,體溫會被“捂”得越來越高,體溫的攀升會給心臟等器官造成極大負擔,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二、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發會帶走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導致體力虛弱,出現虛脫。發燒不能“捂”,“散熱”才是根本之道。當體溫在38.5℃之下時,可以用溫水擦浴等物理方式來降溫,同時少量多次地喝些熱水,幫助身體散熱。在補水和物理降溫雙管齊下的同時,遵醫囑適當使用退熱藥物,達到降溫的目的。

六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麼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為了寶寶的健康和安全,家長一定不要聽信偏方,要遵守科學,生病及時到醫院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