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產後氣血不足如何調理有效果?

女性身體本身是偏弱的,尤其是生產後的女性,身體狀況更是虛弱,這也是為什麼產後女性要大補的原因。絕大多數產婦都面臨氣血不足的情況,這很常見,是可以調理的,至於如何調理還需要詳細計畫。

1.第1周 代謝排毒

產後第一周。飲食上要儘量清淡,多吃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避免吃得太油膩滋補。因為此時媽媽的體力很差,全身水腫未消,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恢復,伴隨著子宮強力收縮,惡露大量排出。所以這階段的進補重點在於促進腸胃功能恢復,並補充體力。

2.第2周 養腰固腎

產後第二周。隨著子宮入盆腔,脾胃功能的恢復和內臟的復位、收縮就成為本周食補的重點。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脾胃調補到位才能幫助新媽媽吸收營養;建議此時多吃腰類食材(豬腰、羊腰、雞腎等),強腰固腎,幫助內臟和骨盆腔收縮,減輕腰酸背痛。

3.第3周 滋養泌乳

產後第三周,隨著新媽媽的機體功能逐步恢復,寶寶對母乳的需求也逐步增加,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喝湯催乳了。要想分泌出營養充足的乳汁,飲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產後調補得宜,氣血順暢,奶水就會源源不絕。

4.第4周 改善體質

產後第四周。這是新媽媽即將邁向正常生活的過渡期,體力、腸胃、精神都已經恢復良好了。這一周最重要的是鞏固坐月子成果,同時逐步向正常的飲食過渡。由於分娩時排除了體內廢物,媽咪在整個月子期間如能好好調養,原本的婦女病、生理期不調,手腳冰冷的情況都會改善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