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你中招了嗎?法媒盤點8大常見飲食衛生誤區

【環球網綜合報導】食品衛生一直是餐飲業的頭等大事,但在家中由於缺乏嚴格的管控和衛生標準,食物可能會帶有細菌,導致食物中毒。對此,法國時尚雜誌《費加羅夫人》採訪了巴黎CFA MEDERIC酒店管理學院的副校長讓-弗朗索瓦-托斯蒂萬( Jean-François Tostivint),請他對生活中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進行盤點,以便人們對這些誤區有更清楚的認識。

1. 使用木質砧板,並且沒有及時清洗

專家建議不要使用木質砧板,因為木頭很柔軟,細菌可以輕易地藏身在菜刀留下的刀痕裡。專家介紹道,飯店的廚房只允許使用塑膠砧板,而且不同的食材使用對應的砧板,切菜用綠色的,切魚用藍色的,切肉用紅色的。不過,如果真的想用木質砧板,最好要及時清洗,清洗工具可以選用鐵絲球、刷子和洗碗布,比如切完蔬菜後要清洗過才能再用來切肉。此外,每個月都用白醋或漂白水浸泡砧板至少1次。

2. 削皮後不再清洗

雖然水洗蔬果很有必要,但很少有人會在削皮後再洗一遍。專家以胡蘿蔔為例,拿著從地裡挖出來的胡蘿蔔時,手會沾染到細菌,而削皮的時候,手一定會和胡蘿蔔接觸。所以哪怕削皮後的胡蘿蔔看起來很乾淨,也要再洗1次。

3. 下廚前不洗手、不摘手錶

專家表示,洗手是廚師保證自身衛生的第一步。洗手的要求是手肘以下的地方都要打肥皂,這和外科醫生的要求相同,等待15秒後再洗淨泡沫,用紙巾擦乾,不要使用擦手布,因為細菌很容易在上面大量繁殖,最好使用專門的擦手紙。洗手前還應摘下手錶和首飾,它們都攜帶著大量細菌,最後記得紮頭髮,挽起袖子,穿上圍裙。

4. 將食材長時間置於冰箱之外

下廚時需要保證原材料的食品安全,這點對於容易變質的食材尤為重要,處理比較容易變質的食材,諸如魚類、肉類、黃油和奶油,室溫最好處於20度至22度之間,如果室溫較高,等到真正需要使用這些食材時,再將它們從冰箱取出。一旦從冰箱取出,食材變質的風險就相當高,所以處理生魚生肉的速度要快,處理完馬上用保鮮膜包好放回冰箱,等到烹飪時再取出使用,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細菌滋生。

5. 不注意雞蛋殼的細菌

雖然雞蛋看起來很乾淨,但別忘了它們的源頭。比如在法國售賣的雞蛋並沒有預先清洗過,這是為了避免破壞雞蛋表面的膠狀薄膜。這層薄膜可以將細菌拒之門外,降低雞蛋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所以沒有清洗過的雞蛋殼應避免和食材接觸,在分離蛋清蛋黃時,不要讓蛋清碰到蛋殼。

6. 將食物連同包裝袋一起放進冰箱

將食物放進冰箱時,應該除去多餘的包裝袋,因為這些包裝袋上可能帶灰塵和細菌。飯店的冰箱裡不會放任何的紙板,餐飲業慣常的做法是將食物放進大小適宜的塑膠箱,並在箱子上貼上標籤,注明食物到期時間。

7. 在食物還有熱度時就放進冰箱

專家警告稱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它會導致冰箱內溫度發生變化,禍害整個冰箱的存貨。正常來說,剛煮好的菜品至少要放涼2個小時才能放進冰箱。不過餐廳飯店一般不會為這個問題發愁,因為他們有食物冷卻機,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降低食物溫度。

8. 不清洗有機蔬果

很多人認為有機蔬果沒有打過殺蟲劑,不用水洗就能直接開吃。然而即便是有機水果也不可避免帶有細菌。在菜市場和超市,人們都會親自動手揀選蔬果,拿起來後發現太乾癟或太成熟了,又會重新放回原處,人們還會打噴嚏,細菌自然就傳到了蔬菜上。(實習編譯:張宇陽 審稿:趙怡蓁)

相關新聞 吃補品、喝湯不能補營養! 6 個常見飲食誤區要注意2017-09-05 12:04 警惕新年8大飲食誤區 教你節日科學飲食2016-02-11 09:02 遠離五個常見飲食誤區2015-10-18 06:10 揭破8大飲食減肥誤區當心減肥變增肥2015-01-21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