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不是人人都適合熱水泡腳,這幾類人泡腳需謹慎!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乾隆,曾將足部養生法總結為“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這“湯”指的就是泡腳。

泡腳可以驅除寒冷、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等,睡前泡一泡,那感覺簡直就要上天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上一泡的!

1、心腦血管疾病人群

用較熱的水泡腳,會使血管受到強烈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另外高溫加快了血液流速,增加了心臟以及血管的負擔,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建議:天氣漸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保暖防寒的同時,也要避免身體遭受強烈的冷熱刺激。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同時,還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2、靜脈曲張人群

熱水泡腳會加重靜脈曲張患者靜脈回流的負擔,同時使得靜脈進一步曲張,加重下肢充血,腳會越泡越腫。

建議:不要用熱水泡腿腳,也不要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洗腳或洗澡用溫水。

3、糖尿病人

首先,糖尿病人泡熱水腳容易被燙傷。糖尿病人由於長期的病症,會引起神經病變以及神經傳導障礙,痛覺纖維受損,末梢神經不能正常的感知外界的溫度,更重要的是,一般患者自己也察覺不到這種症狀。

其次,足部燙傷後不易痊癒。很多糖尿病人都存在血管迴圈障礙的問題,腳離心臟最遠,同時血液運輸營養物質等的功能又下降,血液不易到達腳部,缺少營養物質,傷口自然愈合速度慢,這也是糖尿病足發生的一大原因。

最後,引發的糖尿病足致殘率高,不易治療。

建議:糖尿病人若想泡腳,要用37℃左右的溫水,用溫度計測好或家人幫忙試好水溫,洗後擦乾,並注意檢查腳上是否有傷,以便及時處理。

4、足癬等腳部皮膚病人

腳上有足癬、濕疹、皰疹、皮膚潰爛等皮膚病症的人,不要試圖用熱水泡腳來緩解症狀。

相反,熱水泡腳還會加重病情,足癬患者可能會引發繼發性細菌感染,腳上有濕疹、皰疹的人皮膚出現破損很容易感染......

建議:不要用溫度過高的水燙腳,同時減少用熱水泡腳的次數和時間。有些腳部皮膚病還要求保證患處乾燥,不清楚的最好諮詢一下醫生。

5、凍腳人群

冬天很多人都會出現凍腳的情況,如果此時直接用熱水泡腳,對處於僵硬狀態的皮膚、肌肉刺激較大,並不是可取的暖腳辦法,有時嚴重的還會使肌肉與骨剝離。

建議:凍腳後應該循序漸進的進行暖腳,先用手適度揉搓,使腳發熱,讓腳有了一定的溫度後,再用熱水泡泡,注意溫度不要太高。

6、嬰幼兒

長期用熱水泡腳或燙腳,不利於兒童「足弓」的形成,同時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所謂「足弓」,就是你前腳掌與後腳跟之間的那一段,正常人會形成一段拱橋狀。

而「扁平足」形象的說就是足弓的那段拱橋沒了,變成水準的馬路了。

足弓的完全形成有早有晚,一般是在兒童4-6歲時,也有小部分人不發育足弓。對於長期泡熱水腳的兒童來說,其足底的韌帶會變得鬆弛,增加「扁平足」形成的風險。

扁平足的人走路會壓迫足底血管神經,產生足底麻木、疼痛和腳底發冷等,另外,由於足部缺乏彈力,不能長時間站立、行走、跑步、彈跳和負重。

當然,有些人雖有扁平足,但並未感到不適,因此也不需要治療。

建議:嬰幼兒對於溫度的感覺和成人不同,成人覺得稍熱的水溫對於他們來說算燙了,因此,每天用溫水洗洗就好,腳不是很涼就沒有必要泡。


7、飯前飯後人群

飯前泡腳會抑制胃液分泌,而飯後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如果馬上泡腳,血液加速迴圈,分散到其他部位,會造成胃部供血不足,消化不良。

因此,飯前飯後半小時內最好不要泡腳。

建議:飯前後一小時以上再泡腳,以免影響胃的消化功能。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晚上9點的時候,泡20-30分鐘的熱水腳(40-45℃)還是很好的,水沒過腳踝,再多點,沒過膝蓋,感覺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