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燙傷起泡如何處理?

燙傷是由於皮膚受到熱水或者是火等燙傷皮膚組織,使皮膚表面出現水泡等,而嬰兒在生活中也會容易燙傷,嬰兒皮膚嬌嫩,燙傷後要及時處理,可以先進行冷水沖洗,在局部塗抹乳膏,儘量穿寬鬆衣物。

寶寶燙傷該怎麼處理

燙傷雖然是家庭常見的意外傷害,但並非每個家長都知道如何緊急處理。寶寶被燙傷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讓傷情延誤甚至加劇。

一、沖冷水

寶寶被燙傷後,家長自己不能慌張,要第一時間對著燙傷的部位沖冷水,這樣一來可以降溫,二來可以收縮血管,以減少燙傷處的疼痛和損傷。冷水浸泡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但不能低於5℃。如果燙傷處已經起泡並破了,那就不能浸泡,以防感染。

二、脫衣服

當寶寶的燙傷處有衣物覆蓋時,家長先不要著急著脫掉衣物,以免撕裂燙傷後的水泡。在冷水沖洗降溫後,家長可用剪刀將衣物剪開,小心地去掉衣物,以免皮膚和衣服粘在一起。

三、遮傷口

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鐘後,家長要先觀察寶寶的體溫有無異常,接著用乾淨的紗布或者毛巾遮住寶寶的傷口,避免受到感染。

四、送醫院

如果寶寶燙傷比較嚴重,家長要及時將TA送往醫院,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寶寶燙傷用什麼藥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開水、蒸汽、熱油等都是導致燙傷的“兇手”,寶寶被燙傷後,家長除了用冷水及時沖洗,還要用對燙傷藥。一般情況下,專門的外用燒燙傷膏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水火燙傷。但家長不可盲目給寶寶用燙傷藥。

一、如果燙傷的創面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用藥處理。

二、對黃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創面也比較淺,可以用消毒剪刀剪開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紗布蘸幹後,塗點紫草油或紫花膏。

三、如果燙傷面破損,應該先不用藥,以免加深創面引起感染,最好是冷水沖洗後馬上帶寶寶去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家長,寶寶被燙傷後不能塗抹萬花油、金萬紅、正紅花油等藥物哦,因為這類藥物雖然也有消炎止痛的功效,但副作用較大,如果寶寶的創面出現破損,還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加重創面感染。

寶寶燙傷護理誤區

看到寶寶被燙傷後疼痛不已,很多新手家長會不知所措,如果事先沒有掌握必要的燙傷護理常識,危險發生後往往容易陷入誤區。那麼哪些護理誤區最應該避免?

一、燒傷後不用冷水沖

有的家長認為,燒傷後用冷水沖會起水泡。其實,起不起水泡與是否接觸冷水無關,只與燒傷原因和深度有關。燒傷後立即用冷水沖洗一段時間,可使創面血管收縮,組織液滲出較少,以及減少水泡形成。

二、用牙膏治療燒傷

牙膏本身沒有抗感染作用,且常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牙膏中的摩擦劑對創面而言,是一種刺激物。此外,牙膏中的發泡劑和調味劑不僅對創面無治療作用,還易引起肉芽增生和創面感染。

三、用酸堿中和法緩解

有家長主張酸燒傷用堿中和,堿燒傷用酸中和,這個理論是對的,但實際上不可取。因為酸堿中和會釋放大量熱量,產生熱燒傷,加重寶寶的傷情。

四、創面用紫、紅藥水

紫、紅藥水抗感染能力不強,且深色藥物遮蓋了創面,影響醫生瞭解燒傷的深淺程度。此外,紅藥水含有汞,用在燒傷創面上,易引起過敏;若大面積應用,還會引起汞中毒。

五、燒傷後不吃“發物”

“發物”是一種民間說法,指能誘發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的食物,包括魚蝦、狗羊肉、韭菜、香菜等。但此說法是沒有科學憑據的!魚、蝦、肉類含有高蛋白,韭菜、香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它們對寶寶的燒傷創面癒合都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