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有痰咳不出,家長要學會這樣做

寶寶自身的體質較弱而且氣管很細,所以在感冒咳嗽的時候不會主動地咳痰,這就造成了呼吸不暢。作為家長,應該學會位置排痰、拍背排痰、震動排痰、水蒸氣排痰、飲水排痰、飲食療法以及藥物療法來幫助寶寶順利咳出痰,保持呼吸暢通,遠離疾病。

一、位置排痰法

1. 俯臥:用幾個枕頭做成一個有斜度的平面,傾斜度約為20—30度左右,然後讓寶寶俯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這樣利用地心引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動流出。

2. 側臥:讓寶寶側身睡在枕頭上,左側或右側都可以,同樣頭低腳高。因為採取不同的位置擺放身體,會令肺部不同部位的積痰容易排出。

3. 仰臥:讓寶寶仰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令痰液容易排出。(每個位置約停留5分鐘,如果寶寶出現不適的現象,應立即停止)

二、拍背排痰法(痰咳不出時的應急方法)

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

家長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狀,輕輕地拍打患兒前胸及側胸背部。拍左側向左側臥,兩側交替進行。拍擊的力量不宜過大,要從上而下,由外向內,依次進行。每側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僅能促使患兒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向大氣管引流並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迴圈,有利於支氣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癒。

三、震動排痰法

讓寶寶仰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頭低腳高。當寶寶呼氣時,媽媽用雙手緊貼寶寶胸部震動(但不要太大力);寶寶吸氣時,媽媽雙手放鬆。

注意事項:寶寶吃完食物後2小時內不宜做除痰運動,以免發生嘔吐的危險;在除痰過程中,一定在不斷觀察寶寶面部表情變化,若出現氣喘或任何不適,立即停止。

四、水蒸氣排痰法

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在它放涼喝下去之前,可以利用其上升的水蒸氣通過鼻翼的一張一翕來稀釋痰液。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稍大些的孩子,且家長在治療過程中要做好防護,以防孩子燙傷。

具體方法是讓孩子的口鼻對準盛有開水的杯子,深呼氣、深吸氣,從而使水蒸氣吸入氣管、支氣管達到稀釋痰液、減輕呼吸道黏膜充血和水腫的目的,每次持續20分鐘左右。

五、飲水排痰法

咳嗽的患兒,經過呼吸道的不顯性水份丟失會很高,氣道內相對缺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讓患兒多飲水,尤其是23℃左右的涼開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於止咳和祛痰,有利於局部炎症的消除。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迴圈,使機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六、飲食療法

● 梨汁冰糖

將梨去皮、去核(中間掏空),放入2-3粒冰糖,再把梨放入碗裡,上鍋蒸30分鐘,蒸好後,把梨汁冰糖水給寶寶喝。

● 白蘿蔔水

白蘿蔔洗淨,切4-5片,放入小鍋內,加大半碗水,燒開後改小火煮5分鐘,稍涼後給寶寶喝。

七、藥物療法

● 感冒藥不亂吃!

寶寶有痰的時候,不要刻意使用感冒藥,包括抗組胺藥、減充血劑、止咳藥、化痰藥,對寶寶的療效並不確切,且副作用會表現得更明顯,使用需謹慎。

美國FDA建議4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非處方的咳嗽和感冒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建議6歲以下都不使用。

● 適當選用化痰藥!

家長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用藥選化痰藥而非止咳藥,寶寶咳嗽最重要的是先排痰,痰液被稀釋,咳嗽就會變少!

● 抗生素謹慎吃!

大多數嬰幼兒咳嗽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關鍵還是要降低痰液的濃度,對症下藥才行。

如果寶寶發燒且咳的厲害,那就得吃藥治療。這些方法只是起輔助作用,可以幫助寶寶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