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胃病會引起胸悶氣短嗎

胃病會引起胸悶氣短嗎?說起起胸悶氣通常我們不會和胃病聯繫到一起,但臨床上還是會有這種案例例出現的。我們知道胸悶氣短通常會懷疑患有冠心病,醫生會要求檢查心電圖及其它專案來排查。胸痛、胸悶、氣短被當做按冠心病來治療的患者也大有人在,臨床專家表示曾遇到一位48歲的患者因胸悶氣短然後就做了動脈支架手術,但症狀一直末能得到緩解,後出再次會診再確診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與心絞痛。所以說胃病也有可能會引起胸悶氣短的。

一般而言,胸悶氣短是我們人體的一種主觀感覺,常常發生於人們突發心臟問題之後,因此,很多時候,一旦出現胸悶氣短,很多人就自然的將其與心臟病聯繫起來。胸悶氣短的患者常常會感到胸口特別的沉重,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嚴重的會引發呼吸困難。胸悶氣短有時候是人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有時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

為何會經常出現這種誤診誤治的現象呢?究其原因這要從胸痛的本質談起。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與心絞痛的區別

從頭頸到最下面一根肋骨範圍之內的任何部位的疼痛統稱為胸痛。胸痛與胸腔的器官、肋骨或胸肌有關,但也有可能是腹部疾病引起的放射痛。但很多人只要胸痛,首先就想到是不是患心臟病了,然後頻繁去心血管內科就診,做了心電圖沒事,不放心,又做動態的,還沒事,仍不放心,再做心臟彩超甚至冠狀動脈造影,大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

“其實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只是沒有引起醫生的重視而已。這種疼痛表現形式不一,有時可放射至背部,有時類似心絞痛發作。”專家介紹說,兩者經常混淆有四方面的原因:

1、疼痛部位相似:機體內臟疼痛在相應的體表可被感知,或牽涉到其他部位,表現在遠離部位疼痛。心臟和食管同由植物神經支配,痛覺主要經交感神經傳導,兩者的痛覺纖維和胸部軀體組織痛覺纖維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有時發生交叉。由於機體遭受淺表痛比內臟痛更為普遍,因而中樞常把內臟傳入的痛覺資訊誤釋為來自軀體淺表組織,而表現為胸部牽涉痛。

2、患胃食管反流病時,胃酸可刺激食管下段迷走神經末梢,通過內臟-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故心電圖可出現一過性ST-T改變(ST波、T波波形改變)或心律失常。臨床診斷胃食管反流病多以具有典型反流症狀(即泛酸、胸骨後疼痛、燒心、進行性吞咽困難等)作為主要診斷依據。

3、相似的誘發因素:胃食管反流病可在飽餐後、睡眠時發作,亦可為情緒激動所誘發,這與心絞痛,特別是自發性心絞痛的誘因非常相似。

4、對硝酸甘油的反應相似:胸痛可引起冠脈痙攣、收縮致心肌缺血缺氧,尤其易發生於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硝酸甘油的應用可減輕部分患者的一時症狀,原因是硝酸酯類藥物對食管平滑肌也有鬆弛作用,緩解食管痙攣的同時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迴圈的血流量,並減少靜脈回流血量,從而緩解心絞痛。由於症狀得到改善,加上臨床醫生缺乏對本病的全面認識,很容易造成誤診。但胃食管反流病之胸痛對硝酸甘油的反應緩慢,症狀改善不如心絞痛明顯。

診斷:24小時食管pH監測和阻抗檢查

“70%的非心源性胸痛可能來源於食管,其中大部分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處理不當大多是醫生對此病未加重視導致的。診斷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主要靠24小時食管pH監測和阻抗檢查。”專家說。

對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可單獨選用或聯合使用抑制胃酸藥,如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阻滯劑、促胃動力藥、中和胃酸藥等。內科治療無效者,也可試行抗反流手術治療。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胸痛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所以有時患胸痛不是單純的胸部疾病,有可能是另外的器官病變產生的原因。這就要大家多注意身體的變化了,對症下藥才能早日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