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低鉀症狀是怎樣引起的?

鉀元素我們身體中比較重要的營養元素,如果身體缺乏了鉀元素的話,對於激素的分泌也是會受到影響的,那麼患者的健康自然也會有間接的影響。引起身體出現低鉀的原因是有很多種的,比如鉀元素的攝入不足、偏食、消化道流失等等,建議患者現查明原因再進行治療。

(一)急性缺鉀性低鉀血症(acute potassium-deficit hypokalemia) 簡稱急性低鉀血症。由於鉀丟失增多或合併攝入不足導致血清鉀離子濃度短時間內下降至正常值水準以下,同時機體鉀含量減少,容易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或肌無力。

1、原因

1)攝入不足

(1)禁食或厭食 由於普通飲食和腸道營養飲食中都含有較多的鉀(如上所述,多數細胞內的K+濃度是細胞外的30倍以上),腎臟又有較強的保鉀能力,因此一般的飲食減少不容易發生低鉀血症;但嚴重攝食不足,而靜脈補液中又缺鉀時則會發生,主要見於昏迷、手術後、消化道疾病等導致的不能進食或嚴重進食不足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肌肉組織少,整體儲鉀量少,進食不足,也容易發生低鉀血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血液病、腫瘤疾病等容易發生嚴重進食不足。

(2)偏食

個別嚴重偏食的患者也可能發生低鉀血症。

2)丟失增多

主要見於各種分泌液的急性丟失;或大量利尿,而補鉀不足的患者,此時常與低鈉血症、低氯血症同時存在。

(1)經消化道丟失

因各種消化液中的鉀濃度幾乎皆比血漿高,且分泌量又較大,在炎症等病理因素刺激下分泌量更多;該類疾病一旦發生,進食量又會顯著減少,甚至完全禁食,因此消化道的疾病非常容易發生低鉀血症,且容易合併其它電解質離子的紊亂。由於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成分不同,因此合併其它電解質紊亂的類型也不相同。如胃液中Cl-和H+含量高,因此嘔吐和胃液引流容易合併低鉀、低氯血症和代謝性堿中毒。腸液中HCO-3的濃度高,因此膽管和胰液的引流以及腹瀉等容易合併高氯性酸中毒。使用瀉藥不當的患者也可發生低鉀血症。

(2)經腎臟丟失

各種原發或繼發的腎小管功能障礙皆容易引起鉀丟失過多,腎臟以外的疾病或因素也可使腎臟排鉀增多,主要有以下問題。①腎小管功能損害 各種原因的近端或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可因鉀的重吸收減少或分泌增多而發生嚴重低鉀血症。其他如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免疫抑制劑(特別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規應用)、抗病毒藥物或慢性缺鉀、缺鎂等容易損害腎小管的功能,發生低鉀血症。該類患者的腎功能(肌酐)多正常,甚至尿蛋白陰性,但可能合併其它電解質離子的缺乏、尿崩症、代謝性酸中毒等,因此可以稱為“隱匿性腎小管功能損害”,實質是腎小管的重吸收或分泌功能異常。②腎功能不全 多尿期多伴隨大量電解質,如鈉、鉀的丟失而發生低鉀血症。

2、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系統①骨骼肌無力和癱瘓:低鉀血症,細胞內外K+的濃度差增加,靜息電位的負值加大,動作電位的觸發域值加大,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和傳導性下降,出現肌無力。肌無力一般從下肢開始,特別是股四頭肌,表現為行走困難、站立不穩;隨著低鉀血症的加重,肌無力加重,並累及軀幹和上肢肌肉,直至影響呼吸肌,發生呼吸衰竭。一般血清鉀濃度低於3 mmol/L時可發生肌無力,低於2.5 mmol/L時,可發生癱瘓,也容易併發呼吸衰竭。在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低鉀血症導致呼吸衰竭或呼吸衰竭加重的情況更常見,但臨床上容易忽視。②平滑肌無力和麻痹:表現為腹脹、便秘,嚴重時發生麻痹性腸梗阻,也可發生尿瀦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