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耳朵有小洞千萬別忽視

我們成人為了愛美都喜歡去打耳洞,就是通過儀器把耳朵的耳廓處打出一個小洞,有的人甚至會打多個耳洞,其實新生兒也會有小洞,但是新生兒的小洞千萬不能忽視了,寶寶剛出生最多的會帶著胎記,這種是很正常的,也不需要治療,新生兒耳朵有小洞很多粗心的父母都不注意,其實如果沒有特別的問題,可以不用治療,但是一旦出現感染,就一定要及時就醫。

別看這只是個不起眼的小洞,如果不注意,也可能會釀成大錯。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耳科疾病,也有可能是遺傳下來的,叫先天性耳前瘺管,通俗的說,就是耳管外露。

一般來說,這個洞長在耳朵上,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不需要治療。但是,有時候這個洞也會流出牙膏狀的白色膿液,稍微擠一擠流的更多,耳朵還會變紅變癢甚至腫脹。還有可能會感染發炎,引起寶寶的不適,這時候就需要去醫院就診了,嚴重的還需要通過手術把耳管切除。

所以,寶寶耳朵上如果有這個洞,平時也要多長個心眼了,注意保持耳朵的衛生。

首先,當洞口流出膿液時,不要直接用手擠,手上細菌太多,徒手擠後可能會引發二次感染。最好用乾淨的紙巾把膿液輕輕擦掉,再用熱毛巾擦乾淨。注意擦的時候不要用力擠,這樣可能會導致發炎。

其次,平時給寶寶洗頭時也要注意清潔耳部,注意每天清潔一次,保持耳部衛生。

最後,很多寶媽喜歡帶寶寶去嬰兒共用泳池游泳。這種泳池一般水細菌比較多,媽媽可以帶寶寶去嬰兒單人泳池游,遊完後同樣要注意清洗耳部,尤其是在夏天,更要隨刻保持耳朵乾淨。

專家表示此疾病一般情況下無症狀時無需治療;繼發感染時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對於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本病有反復發作趨向,因此,控制感染後,應當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將瘺管徹底切除,以免復發。

沒有症狀的病人切不可掉以輕心,這個“倉眼”隨時都有可能發炎,因此應當注重生活細節進行預防:

1.飲食上宜清淡,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以新鮮雞蛋或瘦肉為主,忌海鮮。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防止炎症在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侵犯。

3.沒有感染過的“耳倉”不可用手去擠壓,注意保護局部清潔,防止發生感染。

4.耳癢的時候不要揉,避免將細菌揉了進去而導致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