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幹吞藥片危害多 送到胃腸才起效

百度資料圖

西部商報訊(記者甘菊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人們吃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有人幹吞藥片,有人用飲料代替水服藥……那麼,怎樣服藥才是最安全有效呢?就此,記者採訪了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唐豔主任。

幹吞藥片小心這些危害

唐醫生說,生活中,不少人因為著急而幹吞藥片,帶來很多危險。幹吞藥片有5大害處分別是:1.藥物起效慢。幹吞藥片時,藥物到達胃腸所需的時間變長,起效變慢。2.傷食管。幹吞藥片時,藥片容易粘在食管壁上,一些藥物對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雙磷酸鹽),滯留在食管可造成胸骨後疼痛、燒灼等不適,嚴重時還會引起食管炎、食管潰瘍和食管糜爛。3.引起噁心、嘔吐。有些藥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如果乾吞,刺激性更明顯,容易導致噁心,甚至把藥物、食物嘔吐出來。4.容易誤吸。食管和氣管離得很近,如果乾吞藥片,很容易引起誤吸。5.傷害腎臟。磺胺類抗菌等藥物,在經過腎臟排泄時容易在尿液中析出結晶,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傷。

如何正確服藥看看醫生怎麼說

生活中,如何正確服藥呢?唐主任說,一般情況下,如果手邊沒有水,應找到水再吃藥,不能幹吞藥片,也不可用茶水、果汁、牛奶等飲料送服。此外,服磺胺類藥物和抗痛風藥物時,建議每天喝水2000~500毫升,以減小對腎臟的損傷。服藥後應當避免立即躺臥,儘量減少藥物在食管停留的時間。某些急救藥在手邊沒有水時可嚼碎含服,例如心絞痛急性發作時,可將硝酸甘油嚼碎含於舌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藥物被製成咀嚼片,這種劑型對水的依賴性不大,可嚼服,必要時可遵醫囑選擇此劑型。例如抗酸藥胃舒平、蓋胃平,嚼碎後服用;幫助消化藥如乳酸菌素片、酵母片等;氧化鈣、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