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有時候胃潰瘍到胃癌可能只有一步之遙

胃癌當成普通胃病治痛失治療良機

兩年前,50多歲的林先生因“上腹痛三個多月”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林先生做胃鏡檢查,林先生懼怕胃鏡檢查便拒絕了,自認為是年輕時胃潰瘍又犯了,去藥店買了點藥吃,症狀反反復複,但因為工作繁忙沒太在意。去年8月,林先生胃部症狀加重,不得已到市里的三甲醫院就診,林先生做了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進一步做了CT發現林先生的胃癌已經有周圍淋巴結轉移,癌細胞多處遠端轉移,基本失去治療價值。因確診太晚,沒過多久,林先生便離開了人世。

在我國胃癌發病率已經由惡性腫瘤中排名第4上升到第2位,成為僅次於肺癌的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死亡率也僅次於肺癌,居第2位。雖然北上廣等發達地區胃癌早期發現率已經逐漸提高到20%左右,可能得益于醫療和宣教優勢,但從整個中國來看早期胃癌的發現率仍然在10%的左右。

胃癌高居腫瘤死因前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發現的晚,因為絕大多數人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胃部症狀,當發現明顯症狀時已經是中晚期了。曾經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方靜便是因為胃癌去世,年僅40多歲。

林先生也是一個遺憾的例子,或許林先生當年胃痛時若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去做胃鏡檢查如果發現胃癌也許還只是早期癌,完全有機會治癒,但由於工作繁忙林先生沒太在意,最終還是錯過了治癒的機會。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遺憾呢

胃癌的發生看似悄無聲息,無從防範,其實並不然,胃癌的發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常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致病因素、以及自身易患因素等共同導致。那麼我們該如何防範胃癌呢,下面是幾點建議:

1、預防:從飲食、生活習慣入手

胃癌的原因複雜,但目前已經有相對公認的危險因素,例如、長期吸煙、飲酒,愛吃醃制食物、高鹽食物、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此預防胃癌就要從改掉這些不良習慣開始,少吃醃制、高鹽、薰制等不新鮮食物,多吃新鮮果蔬,戒煙酒。

2、檢查:不要總是等症狀再檢查

胃癌已經成為消化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早期胃癌不僅症狀隱匿,而且由於胃病常見,有些人出現了症狀也不容易引起重視。當胃癌高危人群,“老胃病”等出現的疼痛性質規律、改變,無胃病史突然出現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常規治療無效時等情況應該考慮並排除胃癌可能性。林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方面教材,該做檢查時不要麻痹自己或者諱疾忌醫。

另外檢查要選對,要有針對性,胃癌病變起源於粘膜,胃鏡是診斷胃部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直觀地觀察胃內的真實情況,而抽血查腫瘤標誌物、腹部超聲、CT等一般的健康體檢中檢查的項目難以發現早期病灶,例如,胃癌直徑超過1cm目前的CT才能發現,不適用於胃癌的早期發現。

3、治療

治療萎縮性胃炎、胃息肉、預防性切除癌前病變或癌前疾病等。胃癌家族史、胃癌高發區居民等胃癌高危因素多的朋友建議治療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I類致癌因素,根治幽門螺桿菌後預防胃癌的意義已得到認可。

4、健康意識

中日韓是胃癌的高發區,韓國日本也屬於胃癌高發國,但是他們的早期發現率非常高,使得治癒率也大大提高。相比韓國和日本我們的早期胃癌的比率非常低,儘管治療水準不相上下,但因為總體以中晚期為主,因此總體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胃癌能否早期發現,腦袋中有沒有防範胃癌的這跟弦也很重要。林先生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非常可惜,希望大家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對主動預防有一些新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