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9大醫學檢查 確診急性腎炎

急性腎炎需要做的檢查有哪些?專家指出,急性腎炎的檢查項目可不僅僅只有尿常規而已,臨床上,在急性腎炎的診斷中,檢查項目涉及以下這些內容,大家瞭解多少呢?由於檢查項目的知曉,有利於急性腎炎的診斷,也便於以後患者的複查,故而專家作出解釋。

1、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片和B超

(1)腹部X線平片 可見腎影正常或增大。

(2)胸部X線照片 心臟可正常或輕度增大,常伴有肺充血的現象。

(3)雙腎B超:可見腎臟體積較正常增大。

2、血生化檢查。對存在重度水腫和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應進行血漿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率、血膽固醇、三醯甘油及脂蛋白的測定,以確定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3、血液化驗。常見正色素、正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一般在100~120g/L,主要與水鈉瀦留、血液稀釋有關,並與尿毒癥的程度相平等。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加,血沉急性期常增快。

4、細菌學及血清學檢查。包括血清補體的測定及抗“o”檢查等

補體水準測定可見大多數患者補體C3及CH50備解素下降,C3

專家表示,未經抗生素治療的急性腎炎患者,約半數咽部或皮膚膿痂分泌物培養示A族溶血性鏈球菌陽性。約70%的患者,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的滴定度>400U。

鏈球菌的菌體外抗原成分進入人體後,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抗體可作為近期鏈球菌感染的證據,常用的有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S”(ASO、ASS)、抗鏈球菌激酶、玻璃酸酶、抗DNAM酶B。其中ASO廣泛應用於臨床。于鏈球菌感染後3周滴度上升(>1∶200),3~5周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6個月內約有半數恢復正常。膿皮病後腎炎血清ASO、anti-DPNase效價低,抗玻璃酸酶(ASH)及anti-DNase的陽性率較高。

5、腎功能檢查。可見急性期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部分病人可有明顯的氮質血症,血中BUN、Scr增高,也可出現高血鉀、稀釋性低鈉血症、高氯性酸血症,血漿蛋白降低。嚴重者若少尿、無尿或呈急性腎功能不全時,可見顯著氮質血症,同時有代謝性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但腎小管功能改變輕微。

6、尿常規檢查。鏡檢顯示紅細胞明顯增多,尿沉渣檢查紅細胞達10個滿視野/高倍鏡。也可見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及白細胞;此種尿常規改變常遷延數月。尿中還可出現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

7、免疫學檢查。檢測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Sm抗體、抗RNP抗體及抗組蛋白抗體以除外系統性紅斑狼瘡。

8、肝功能檢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感染標誌物檢測除外乙肝性腎炎。這也是急性腎炎的檢查項目,有些人可能有疑問,專家指出,這一項檢查項目的結果用在急性腎炎的診斷中鑒別診斷上。

9、腎活檢。一般急性腎炎的檢查項目中沒有此項檢查,但由於急性腎炎通常在2月內即可全面好轉,因此,如若病情在數月內未見好轉者需做腎活檢明確診斷。

(1)免疫螢光檢查:沿毛細血管襻及系膜區可見彌漫顆粒狀的IgG、C3、備解素及纖維蛋白相關抗原沉著,偶見IgM、IgA、C1q、C4等沉著。本病腎活檢的指征是:①少尿1周以上或進行性尿量減少伴腎功能惡化,有急進性腎炎的可能者;②起病後2~3個月病情無好轉,仍有高血壓、持續的低補體血症者;③急性腎炎綜合征伴腎病綜合征者。

(2)光鏡下腎小球增大,細胞成分增多,血管襻肥大,內皮細胞腫脹,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增生,毛細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此外常伴有滲出性炎症,可見中性粒細胞浸潤。由於增生、滲出的程度不同,輕者僅有部分系膜細胞增生;重者內皮細胞也增生,並可部分甚至全部阻塞毛細血管襻;更嚴重者形成新月體。臨床表現為急進過程者則有廣泛新月體形成。

(3)電鏡檢查:于上皮下可見本病典型的駝峰改變(即上皮下有細顆粒的電子緻密物沉積)。駝峰一般於病後6~8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