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寶寶胎毒和濕疹有什麼區別

有時候寶寶在孕媽媽的肚子裡感覺被照顧的很好,但是有時候生下來的時候卻發現還是有點問題的。雖然在例行的產檢中沒什麼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胎毒了,也有人說是叫做濕疹。但是這兩個詞之間到底是有什麼聯繫呢,還是一樣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寶寶胎毒和濕疹區別。

寶寶胎毒和濕疹區別

1、胎毒是民間的傳統說法,主要分為濕毒和熱毒,是媽媽們在懷孕期間積下來的。民間說的胎毒,從中醫上講,即為內熱。主要表現為新生兒瘡癤、疥癬、痘疹等,誘發這些病症的原因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清胎毒”在南方比較流行,老一輩人認為南方的氣候和水質屬於熱性,很濕熱。所以,孕婦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則寶寶出生後皮膚就容易長瘡、紅疹等。

2、孕婦懷孕期間大魚大肉大吃大補,吃過多的孕婦奶粉,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會加重身體內的熱氣,很有可能會傳給胎兒。濕疹是一種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開始時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濕疹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佈、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寶寶胎毒和濕疹的區別。根據以上的資料,大家可以知道胎毒和濕疹其實是同一種說法,只不過一個是民間說法一個是書面用語了。看到以上,其實就是孕媽媽在懷孕時候補充營養太多了。所以小編建議孕媽媽還是科學地安排一下吧。

胎毒是什麼症狀

胎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在嬰兒皮膚上的各種皮膚變態反應,如瘡癤、疥癬、痘疹等。臨床常見的主要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

1、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2、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3、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

4、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