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郎平講述身邊人經歷的糖尿病併發症,如此痛苦!很多糖尿病人都有這個風險!

“我父親患有糖尿病,每次回家吃飯總能聽到母親嘮叨父親別嘴饞,這個要少吃,那個最好別吃。開始以為,糖尿病和飲食有關,後來父親不僅是血糖高,血壓高、體重也都跟著高起來,住院了才知道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之所以分享這個經歷,是因為在她父親患病和治療過程中,無論是父親還是家人都沒意識到心血管併發症,也沒有對血壓、體重等這些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控制,最終,她的父親因為心血管併發症離開了郎平。

郎平說,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自己也算是高危人群,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學習糖尿病防治知識,因為糖尿病不僅僅是血糖的問題,最危險的其實是併發症。她說:“回憶當初我父親在糖尿病併發症出現的後期階段是很痛苦的,包括認識的隊友,也患糖尿病,看見她把褲子一撩,小腿都是黑的,覺得挺可怕的。”

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女士

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

我們很多人對糖尿病有一個誤解,認為糖尿病就是一個高血糖的問題。事實上,還有約60%是體重超重或者是肥胖,還有約60%合併有高血壓。另外,患心血管的風險要比常人增長2到4倍,而心力衰竭的風險增長2到5倍。

《柳葉刀糖尿病及內分泌學雜誌》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糖尿病的死因中50%是因為心血管病,如果是40歲以前患糖尿病,20%的預期壽命是低於60歲的,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的風險比正常人要高14倍,比老年糖尿病患者高3.5倍,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邢小平教授指出,總體來看,在中國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並有心腦血管的危險因素,但控制的現狀是非常不滿意的。再給出一組資料,如果要強調血糖、血脂、血壓的綜合達標和控制,中國的資料僅有5.6%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控制達標。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左)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邢小平教授(右)

降糖同時還要降壓、降重

如何在患者及家屬中普及降糖同時,也要關注血壓與體重的綜合管理理念,已成為減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一個關鍵。

糖尿病防治強調的是五駕馬車多維度干預,包括體重、血糖、血壓、血脂,甚至是高尿酸等。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不能僅僅只關注降糖,同時還要注重血壓、體重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這就是要強調糖尿病要綜合管理的原因,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保持合理的體重,進行適量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應該吃高纖維素、清淡的食物,戒煙、少酒或者是限酒。還有一個運動推薦,就是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運動強度有一個心率,每次運動的時間應該不少於30分鐘,積極的有氧運動非常重要。

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從降糖為主應改為多種危險因素的聯合控制。以往的降糖藥大部分是依賴胰島素,以及胰島素分泌藥或者是本身用胰島素來治療。新型降糖藥SGLT2受體抑制劑(安達唐)則是通過促進尿糖的排出降低血糖。可降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下降可以達到1.16%;可以減輕體重,平均降低體重2.33公斤;可以使收縮壓下降1.9mmHg,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下降39%,符合降糖、降壓和降低體重的綜合治療理念。

這些高危人群患糖尿病幾率大

糖尿病高危人群要進行定期篩查,尤其是具有以下危險因素的人,20年之後有可能會進展為糖尿病。

第一個危險因素:年齡,糖尿病是一個與年齡相關性疾病,具有增齡效應,一般年齡在40歲以上;

第二個危險因素: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的人群;

第三個危險因素:本人是肥胖或者超重的;

第四個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等;

另外,女性懷孕的時候出現過妊娠糖尿病或者是生出過巨大胎兒的婦女,還有就是運動非常少的,工作等壓力非常大的人群。還有一些是注射過糖皮質激素的人,或者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都要預防糖尿病發生。

糖尿病公益項目數十萬人將獲益

作為糖友,你一定深有體會:綜合管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為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知曉糖尿病與心血管事件的密切關係,儘早開始重視糖尿病的綜合管理,從而避免遠期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安心必達糖尿病公益專案將持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普及,並為糖尿病患者捐贈糖尿病創新藥物。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先生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先生表示,自2016年11月發起安心必達公益專案,旨在宣導全社會關注糖尿病病人,普及和提高糖尿病防治水準,增加部分糖尿病患者對創新藥物的可及性。項目得到愛心企業阿斯利康的大力支持,使患者在獲得及時有效規範治療的同時,還得到糖尿病規範治療的相關資訊。

安心必達專案啟動,各方代表共同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