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人一生中有1/6幾率患中風!10秒鐘教你快速識別

中風常被認為是“老年病”,但近年來,青年人中風越來越常見。

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每個人一生中有1/6的幾率患中風;

全球每2秒會有1人發生中風;

中國居民每年因中風死亡人數約200萬;

35歲以下青年人發生的腦中風占9.77%……

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開出一份“防中風計畫”,排除中風隱患。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吉訓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付睿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徐運

五個“突然”預示中風

高溫天是中風高發季。一方面是由於天氣熱的時候,人容易脫水,補充水分不及時。另一方面是由於天熱,休息不好,血壓容易升高,容易發生中風。

雖然中風其表現是癱瘓、肢體麻木等長期、慢性的症狀,但它的發病很急,一些突然的症狀可能就是它的徵兆。

最初出現中風時的常見症狀:

突然面癱、上下肢無力,尤其是在身體某一側發生。

突然出現語言、意識或理解障礙,說不清話。

突然頭暈,出現平衡障礙和行走困難,表現為走路不穩。

突然記不清最近的事,單眼或雙眼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突然出現未曾經歷過的劇烈頭痛。

簡單測試“判斷”中風:

語言測試:複述一個短語或一句話,看是否說得清楚。

微笑測試:請患者露牙微笑,看微笑時面部表情是否正常。

舉手測試:閉眼,雙手平舉10秒,看是否有一側手臂難以支撐。

同時也可參照是否出現吞咽困難,四肢麻木等症狀,一旦出現其中的一個或多個症狀,家人請儘快將其送往醫院。

抓住4.5小時急救黃金時間

中風最大的特點是時間依賴性,治療需要和時間賽跑,一定要抓住 “急救黃金時間”。

一旦發現中風的徵兆,不要驚慌,撥打120或999,請專業人士護送患者前往醫院。

在等待急救車到來期間,家屬應該進行以下處理:

第一,不要服用降壓藥

血壓升高是機體自我保護的表現,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家人不要馬上給患者吃降壓藥。這時吃降壓藥會適得其反,導致病情的加重。

第二,平穩放置患者

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平穩放置患者,可以側臥。

若要平躺,頭位置較低,同時頭轉向一側,以防其發生嘔吐引起誤吸。要注意不要過分搬動患者。

第三,保持病人呼吸暢通

解開患者衣領,保持其口腔清潔,有假牙者應取出。

第四,保持安靜,減少出血

病人躺著,能使腦組織血流充分,缺血的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一份24小時防中風計畫

上午

起床後多喝水:

早晨起床後先喝杯溫開水,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更加順暢。

早餐喝杯蔬果汁:

適量喝點蔬果汁,增加維生素攝入。降低壞膽固醇,還能維持動脈血管的健康彈性。

午餐選五穀飯:

五穀飯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深綠色蔬菜、蒸魚,有助於控制血壓。

下午

下午來杯熱茶:

喝杯熱茶暖胃,促進血液迴圈。

抽時間動一動:

在辦公室坐了半天,可以找機會站起來動一動。

定期量血壓:

高血壓患者上班時,應注意量血壓,避免出現“隱秘的血壓波動較大”。

下班後多走走:

專家提醒,下班後到家附近的公園走走,或者提前兩站下車,每天走路4次,每次10分鐘,有助於穩定血壓。

晚間

晚餐要清淡:

少油、少鹽、少糖,烹調時可用食物本身味道取代調味料。

睡前用音樂取代網路:

睡前可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有助於睡眠和血壓平穩。(生命時報記者 張冕 王黎洋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王娟)▲

本期編輯:徐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