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清虛熱、潤肌膚,吃豬肉別丟皮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目前我國居民豬肉消費量占全部肉類消費量的60%以上。雖然豬肉很受歡迎,但是對於豬皮,一般人卻不太瞭解,甚至做菜的時候把它丟掉,甚為可惜。其實,豬皮有著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豬皮

‍性涼、味甘,主歸胃經,有清虛熱、潤肌膚、補益精血等作用。‍豬皮藥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豬膚湯”了。豬膚湯是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治療少陰病中的方子:“少陰病,下利咽痛,胸煩心滿者,豬膚湯主之。”其主藥就是豬皮,功用“和血脈,潤肌膚”,能引少陰之虛火下達,用於治療少陰下痢和喉嚨痛等,比較適合陰虛火旺的人服用。

那麼,怎樣吃豬皮合適呢?

現代用法即首先將豬皮清淨,刮去皮下脂肪,以大火煮沸,而後改小火燉成濃汁,撈出或捏碎豬皮;然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再下米粉,熬成糊糊或膏狀。每日2~4次,每次1湯匙,開水沖化,溫服。此外,豬皮還可以用於加工熬制“新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止血之功效,適用於血虛體弱、月經不調等的調理。

中國自古講究藥食同源。豬皮既然有如此“藥”效,必然也要通過“食”療來體現一番。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分析,豬皮主要由水、蛋白質、少量脂肪及礦物質等組成。其中水分含量約65%,脂肪含量為2%,礦物質為0.5%,蛋白質為33%。眾所周知,膠原蛋白可以美容,其主要從動物身上提取。而豬皮中就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它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經消化吸收後能有效改善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進而增進皮膚的彈性和韌性,延緩衰老。

除了豬膚湯外,生活中以豬皮入膳的例子還有很多,能讓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得到身體上的調養。比如著名的杭幫菜東坡肉,選材是帶皮五花肉,如果去掉豬皮,那麼其形、色、味必將大打折扣。豬皮凍則是人們普遍喜愛的一種美食,食用時將晾涼後的皮凍切塊,用蒜汁、調料拌勻的調味汁澆在上面即可。

知識連結

豬皮的功效:

豬皮比較適合陰虛火旺之心煩、咽痛、下利者食用,對於女性常見的貧血、月經不調等情況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而外感咽痛、寒下利者忌食,患有肝臟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腎功能不全等症者應以少食或不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