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五四青年節,說說你的成長故事

每一位醫學大師都是從青年醫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青年時期是重要的人生階段。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個日子,我們請幾位年輕醫生談談自己成長的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蛻變成熟的。

快速提高個人能力的“捷徑”

中日醫院神經內科 劉尊敬

2006年我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博士畢業後來到中日醫院神經內科工作。剛來院工作時,神經內科王國相主任的諄諄告誡至今依然記憶猶新。我現在還清楚記得她說到臨床工作無小事,要老老實實做臨床,積累經驗,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獲取額外真知灼見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年輕醫生要立志做有成就有建樹的優秀醫生。

這麼多年,我在成長路上既有自己的勤奮刻苦,也悟出了一些快速成長的“捷徑”,這些都加速了自己的成熟蛻變。

口袋裡的小筆記本

隨時隨地記下我的疑惑

在我的口袋中有一個小小的筆記本,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想法我會隨時記下來,一周做一次梳理,整理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也就是這些問題成了我以後確立臨床科研方向的靈感和源泉。

基於解決臨床問題的需求,我與放射科醫生合作,對高分辨核磁在腦血管病診治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索,相關成果陸續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同時也成了國內最早探索高分辨核磁技術在腦血管病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技術推廣的實踐者之一。

每天像過電影一樣

琢磨自己當天的手術操作細節

為能夠得心應手地進行腦血管介入手術操作,弄清楚腦血管走形和周圍組織解剖的空間結構關係至關重要,為了獲得更為形象的腦血管空間走形立體構象,我多次在屍體頭顱標本上進行解剖和揣摩。

在平時的工作中,手術結束後,我都會對當日行介入治療的動態影像反復觀看和琢磨,仔細回憶手術操作過程和其間的細節,做好筆記,寫出心得,提煉出問題,進行詳細的總結。通過上述的努力,在面對高危疑難的腦血管病介入手術時,我練就了從不畏懼、沉著冷靜地為患者進行救治的能力。

對專業的專注和對生命的尊重

讓我忘記疲勞

今年4月週五的下午,我已經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正要去外地參加學術會議,突然接到我院神經科值班醫生的電話,告訴我醫院接診一可疑基底動脈閉塞的患者,處於昏迷狀態。

我馬上改變行程,回到醫院,迅速為腦梗死患者行動脈介入取栓術,成功將基底動脈狹窄部位形成的血栓取出,同時在狹窄處置放支架,患者血流恢復正常,意識障礙迅速改善,在手術臺上即可進行交流,患者出院時完全恢復。再一次將患者從死神身邊拉回,而像這種情況已不是第一次。節假日、下班後或深夜及時趕到醫院對患者進行救治,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當有人問我這樣工作累不累的時候,我覺得對專業的專注和對生命的尊重可以讓我忘記疲勞,看著患者能夠逃離生死線,再累也值得,再累也要做。

起步·衝刺·轉型

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部 曹彬

起步:

待在病人床邊學知識

青年醫生臨床能力的提高有兩個階段:一是住院醫師階段,另一個是管病房的主治醫生階段。但不管哪一個階段,提高臨床能力的唯一途徑就是在病人床邊學。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20年前和導師朱元玨教授出完門診,一起從門診樓往辦公室走,因為一個偶然的話題,朱老師感慨地對我說:“醫生學習要在病人床邊學,在病人的床邊遇到問題,看書,請教老師,看文獻,然後再回到病人床邊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醫生的水準才能真正提高”。這段話讓我一直銘記在心。直到最近,我們創建了一個微信平臺,我想讓朱老師寫一些東西,她還專門寫了這句話,“BEDSIDE要大寫”。我想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朱老師一生行醫最大的感悟,“待在病人床邊,在床邊當大夫”。

加速:

科研樂趣讓我high起來

在臨床工作中,我逐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漸漸對呼吸道感染產生了興趣。只要有時間,我就跑到微生物實驗室,在微生物學老師的指導下,親眼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形態、鏡下形態,參加臨床微生物學術活動。在微生物實驗室陳民鈞和王輝教授指導下,我對美國NCCLS對於產ESBL菌院內感染的治療建議產生了懷疑。因為,按照NCCLS標準,所有產ESBL菌院內感染,不管抗菌藥物體外藥敏結果如何,所有三、四代頭孢菌素不能適用,只能應用碳青黴烯。但是,這與我在臨床上遇到的情況不符合。為此,我用了兩年時間,證明體外MIC值低的ESBL菌院內感染,三代頭孢菌素和碳青黴烯療效差別不大。文章發表後被廣泛引用,成為歐洲EUCAST修訂ESBL菌院內感染折點判定標準的證據之一。

轉型:

從一個人到一組人

在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和研究工作中,我深感呼吸感染的研究瓶頸是病原學診斷的不足。而且,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臨床研究越來越需要團隊協作。

感謝王辰老師給我組建呼吸感染臨床和研究團隊的機會。我從一個人對呼吸感染感興趣,一個人從事呼吸感染研究,到帶領一組人從事呼吸感染研究。經過10多年,我們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我會永遠記得,要秉承著下笨力氣、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習慣。

最後送大家一個視頻,預祝我們廣大青年朋友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才華,立足崗位、建功成才。

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的成長故事。

TED演講:二十歲,不可揮霍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