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心腦血管意外,網傳急救方法靠譜嗎?

近一段時間,微信上關於突發心腦血管意外自我判斷和急救的帖子廣為流傳。這些傳言,有些確實有效,有些則危言聳聽甚至誤導救治。那麼,是否發生了心腦血管意外有沒有簡單判斷方法呢?

心腦血管我最懂

辨識是否中風,記住S(smile)、T(talk)、R(raise) 三步驟,即要求患者笑一下、說一簡單句子、舉起雙手。另一項中風徵兆是,要求患者伸出舌頭,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那就是中風的徵兆。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就要立刻打“120”。如果病人在3個小時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風的後果完全可以扭轉過來。

26分鐘前

隔壁老王,二姨,單位小李,舅舅,樓下張阿姨,老媽

微信中實際上告訴了大家一個卒中早期簡單識別的方法。卒中是指腦血管病,又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個部分,就是百姓經常說的腦出血和腦梗死。簡單而言,都是血管出了問題。血管破了,血液流到血管外,流在腦組織裡,就是腦出血;流在蛛網膜下腔裡,就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堵了,血液不流通,就是腦梗死,有的是堵塞局部的血管病變,有的是來自於別處的“雜物”(栓子)直接堵在了血管裡。一般來說,缺血性血管病相對多一些,也就是腦梗多於腦出血。

早期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會有哪些徵兆呢?

這一點微信中提到的“STR”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不過國際上更通用的是“FAST”評估方法”,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可以儘早識別自己或家人是否患有卒中,及時就診有可能拯救卒中患者的生命,也可能會提高生活品質。

“FAST”的主要內容有一個生動的圖表。

F(Face):是否能夠微笑,是否感覺一側面部無力或者麻木。

A(Arm):能否順利舉起雙手,是否感覺一隻手沒有力氣或根本無法抬起。

S(Speech):能否流利對答,是否說話困難或言語含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三項有一項存在,請您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2016 年,《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於“世界卒中日”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共同合作的文章《中風120:中風迅速識別和即刻行動之中國策略》,該文章首創了適用於中國,方便記憶,能迅速識別中風患者的“120”三步法”。

1看,看一張臉,雙側面部是否對稱。

2查,兩隻胳膊是否一側無力。

0聽,“聆聽”說話是否不清楚。

發現異常,迅速撥打“120”急救,迅速轉運到有卒中救治的醫院。一旦懷疑發生了卒中,應該到神經內科就診。非常遺憾的是,即便在腦梗的超急性期(3個小時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比如靜脈溶栓治療,其實現在的溶栓時間窗已經延長到了4.5個小時,當然就診的時間越早越好),也僅有1/3的患者可以較好恢復,根本不可能讓所有患者“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

除了缺血性腦血管病之外,還有約1/3的患者是腦出血,對於腦出血來說,目前的急性期處理手段相對更少,更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心腦血管我最懂

心臟病發作在睡眠的時候,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但是,劇烈的胸疼足以把人從沉睡中疼醒。如果心腦血管任何一種狀況發生,立刻口含兩顆阿司匹林讓它化開,然後喝一點水吞下。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者沙發上靜候救護車,但千萬別讓患者躺下。

2小時前

隔壁老王:不明覺厲!

單位小李:馬!

老劉:漲姿勢了

對於心血管意外的患者來說,微信中說的“不能躺下、含服阿司匹林”都是錯誤的。對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保持安靜休息是非常關鍵的,除非已經發生心力衰竭,躺不下去(躺下時會出現胸悶氣促等心衰表現),否則沒有理由一定要患者坐在沙發上。而且居家照料者往往不能準確判斷患者病情,有些情況比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平臥位休息是對患者很關鍵的保障措施之一。

至於阿司匹林的應用也是如此,病因不明的時候貿然服用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再有,現在經常接觸到的阿司匹林,大多是腸溶劑型,“含服”本身很難使藥物迅速崩解進入血液,如果非常必要時,醫生會建議“嚼服”而非“含服”。

血管一般不會自己好端端地破裂或是堵塞,往往是在各種危險因素下血管病變慢慢發生並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危險因素又分為:疾病危險因素,比如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需要平時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監測血壓血脂,瞭解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生活危險因素,如吸煙、飲酒、不規律活動等,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