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中醫泰斗一輩子離不開這種東西

[導讀]

在北京的中醫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95歲仍在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長的出診大夫。他就是國醫大師路志正。

記者在診所看到,路志正大夫正認真地給病人號脈、寫病歷、開藥,只見他面色紅潤、氣定神閑,寫字時手一點都不抖。

路老現在每週出三個半天的門診,還要經常出席各種會議,工作非常繁忙。如此高齡還能承擔這樣大的工作量,讓人驚歎不已。路老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他有一個堅持了40多年的習慣,那就是吃薑。

老中醫一輩子離不開的東西

丨 生命時報記者 張彤

路志正1920年出生于河北,祖上是有名的中醫。他17歲開始行醫,博採眾長獨成一家,尤其善用脾胃調理法治療各類疾病。路老是2009年我國政府評選出的30位國醫大師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在和學生們討論養生方法時,路老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後天之本”——脾胃。路老在治病救人方面重視調理脾胃,在自己的養生保健方面也是身體力行。路老有一個堅持了40多年的習慣,那就是吃薑。

生薑不僅是我們日常用的調味品,還是一味好藥。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能治療風寒感冒、胃寒胃痛、嘔吐腹瀉、魚蟹中毒等,它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包括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其作用就是將水穀精微變成氣血,輸送到全身 各處,這樣五臟六腑才能正常運行。脾胃一旦虛弱了,營養的消化吸收就差,整個身體都會受到影響。正因為如此,中醫稱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生薑能使脾胃 健運,從而氣血生化充足,人體就能保持完好的狀態。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路家每天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生薑的影子。路老的兒子、學術傳承人路喜善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平時他們家的薑一買就是好幾斤,先用鹽醃一下,再用醋泡,有時根據口味加點糖。吃的時候,切成姜絲、薑末,全家人早餐時一起吃。

路老解釋,薑有發散的作用,能避風寒、預防感冒、幫助消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醋是活血的,能止痛,還能防止薑太辣,這樣做味道最好。

路老對薑的推崇來自很多古人的啟迪。孔子不但是大思想家,還是一位養生家,他好多 文章中都提到“不撤薑食”,這就是他高夀的秘訣。另外,古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大部分方子裡都有生薑。宋代《東坡雜記》中記述說,杭州錢塘淨慈寺一 位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

生薑雖是保健佳品,但吃起來也有講究。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晚上不吃。

古人說:“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路老表示,經過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陰氣內斂,生薑為發散之品,晚上吃薑,容易耗氣,所以晚上不宜吃薑。

2。秋季不吃。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一年之中夏天最適宜吃薑。到了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吃辛辣的生薑,容易傷肺,所以秋季不宜吃薑。

3。特殊人群不吃。

另外,陰虛火旺、有內熱的人,即平時手腳心發熱,手心出汗,愛喝水,經常口幹、眼幹、鼻幹、皮膚乾、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會加重陰虛的症狀,因此不宜長期吃生薑。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結核、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的病人,也不宜吃生薑。

連結:

巧用生薑治病

1。外感風寒、鼻子不通氣、流清鼻涕、頭痛發熱或淋雨後發冷、肚子痛,可用鮮薑25克切碎加上紅糖,以開水沖泡服用。

2。慢性胃炎、胃疼、噁心嘔吐,可用鮮薑15克、橘子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3次。

3。老年人慢性咳嗽,不發燒,吐白痰,可將鮮薑搗汁,半匙薑汁加1匙紅糖服用,早晚各1次。

4。關節痛、關節發涼,可用鮮薑、大蔥各一半,切碎炒熱,用布包好,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