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專家呼籲醫院、醫生和患者要重視心臟康復

北京協和醫院的張抒揚教授致開幕詞

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CCU、北京瑞華心臟康復研究中心、北京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首都國際心臟康復與預防學術會議》在北京安貞醫院學術報告廳召開。

此次大會聚焦于心臟康復/二級預防,意在推動我國心臟康復專業的發展,並加快我國心臟康復人才培養及社會宣傳。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王向群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馬晶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徐順霖教授、北京瑞華心臟康復中心張蘭院長等數位專家教授,以及心血管專業醫生、全科醫生、護士等300余人齊聚安貞,針對我國心臟康復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康復管理、“五大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處方、藥物處方、營養處方、生活管理處方)的應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與交流。

據2015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目前,估計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 2.9 億,其中高血壓 2.7 億,腦卒中至少 700 萬,心肌梗死250萬,心力衰竭450萬,每5個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一大隱患。

國外心臟康復已開展幾十年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我國心臟康復正處於起步階段。心臟康復的內容包括醫學評估、運動評估、營養評估、心理評估、控制危險因素、患者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導,宣導以心血管醫生為主導的多學科團隊的治療模式,涵蓋了預防、治療、康復多重醫學目的,是心血管病患者全面有效的綜合管理策略。

目前我國的心臟康復處於起步階段,多數醫院、臨床醫生和患者對心臟康復認識不夠,物理康復師數量匱乏,這些應引起相應足夠的認識。

北醫三院徐順霖教授就心臟及危重症一期康復對大家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精彩講解,

雖然心臟康復在國際上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經歷了否定、質疑和普遍認可並獲益的過程,現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的新興學科,力為廣大心血管病患者帶來全新的康復機會。這是“第一屆”首都國際心臟康復與預防學術會議,瑞華心臟康復中心將繼續聯合國內外心臟醫療機構,在“健康中國”的政策引領下,推動心臟康復事業的蓬勃發展。

北京瑞華心康診所是由瑞華心康(北京)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直屬管理,聯想君聯資本和凱旋基金會共同投資興建的,以心臟康復為核心專業的民營(營利性)醫療機構。診所以心臟康復為核心,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醫療機構,中心團隊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在將國外最先進的心臟康復知識引入國內,同時與德國、瑞典、日本等著名康復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中心培訓專業的康復人才。

瑞華心康在此前引進國外先進醫療診療技術和理念的過程中,舉辦了數次心臟康復學術會議,和德國、瑞典、日本等著名心臟康復醫療機構、心臟康復學會、著名專家學者建立了緊密合作,進行多次醫療技術互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