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敬佑生命的美麗心靈——2016生命英雄推選活動獲獎者展示(一)

1月19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健康報社主辦,賽諾菲中國支援的“敬佑生命,大愛無疆——2016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推選活動”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40位醫藥衛生界傑出工作者(團隊)入選“生命英雄”。這些紮根基層、兢兢業業的平凡英雄們,他們用愛和汗水,把平凡變成不平凡,把簡單變成不簡單。

“這些默默耕耘卻有著非凡業績的醫務工作者,弘揚業界正能量,為患者帶去了慰藉,為醫務人員樹立了榜樣,也為社會更好理解衛生計生行業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健康報社社長鄧海華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2017年的新年致辭中號召,全行業忠誠履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神聖職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奮力開創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局面。因此,今年的活動主題為“敬佑生命,大愛無疆”,以表達對獲獎者的敬意,相信也是對獲獎者莫大的肯定和鼓舞。

據瞭解,2016年是健康報社舉辦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推選活動的第四年。

自2016年8月啟動以來,活動共收到全國各地報名材料400餘份。在此基礎上,健康報社於2016年12月20日和27日分別召開了初選會和終評會,國家衛生計生委人事司、應急辦、疾控局、醫政醫管局、基層司、監督局、宣傳司、科教司等部門負責人參與了評選,最終14位在醫療衛生崗位踏實工作、樂於奉獻的一線醫藥衛生傑出工作者(團隊)獲評“平凡英雄”;10位在醫藥衛生科技研發領域、臨床醫學或醫學教育領域勇於探索,勤於思考,勇於創新,取得一定成績的醫藥衛生傑出工作者(團隊)獲評“科技之星”;10位在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領域工作成績突出的醫藥衛生傑出工作者(團隊)獲評“公衛先鋒”;6支在國內外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救災中不畏艱辛、勇挑重擔或常年無私奉獻、堅守公益的團隊獲評“志願團隊”。

平凡英雄獲獎者介紹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

蔡常春

人物簡介:

蔡常春,男,45歲,中共黨員,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從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外科系引進的學科帶頭人。

從醫16年以來,他視語言和藥物、手術刀同等重要,用通俗的言談及身體語言來向病人傳達關懷、理解與鼓舞。他3年製作百部PPT,打開手術患者心結,耐心講解讓八旬老人一聽就明白。他的“語言處方”就是心靈處方,潤心無聲溫暖人心,成為治療當今國內醫患信任斷裂的處方。

獲獎理由:

語言是“第一處方”

從醫16年以來,他視語言和藥物、手術刀同等重要,用通俗的言談及身體語言來向患者傳達關懷、理解與鼓舞。他3年製作百部PPT,打開手術患者心結,耐心講解讓八旬老人一聽就明白。他的“語言處方”就是心靈處方,潤心無聲溫暖人心,成為治療當今國內醫患信任斷裂的處方。

上海市長寧區周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生陳華

人物簡介:

陳華,她始終以忘我的精神及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走街串巷,詳細調查社區居民健康狀況,積極開設健康講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理念,被譽為居民的健康管家。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成立以她名字命名的陳華家庭醫生工作室,成為業內具有引領和示範意味的標杆楷模,2012年陳華工作室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她本人先後獲得中國醫師學會十佳全科醫生、第十屆中國醫師獎、2010~2014年度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醫生等榮譽稱號,並於2012年2月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接見。

獲獎理由: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

2008年,陳華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批家庭醫生。她始終以忘我的精神及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走街串巷,詳細調查社區居民健康狀況,積極開設健康講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理念,被譽為居民的健康管家。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成立以她名字命名的陳華家庭醫生工作室,成為業內具有引領和示範意義的標杆楷模。

江蘇省常州市原衛生局副局長

陳龍生

人物簡介:

陳龍生,30年來一直陪伴在麻風病人身邊,建立起親人般的感情。作為常州市原衛生局副局長,他為麻風患者的穩定治療和生活而努力奔波,爭取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保留住了麻風病醫院,提高了麻風患者的補助標準。30年來,他不斷改善醫院的軟硬體設施,每逢重大節日,他都會來到醫院看望醫生和患者,送來暖暖的禮物和祝福。

獲獎理由:

始終放不下麻風病患者

陳龍生30年來一直陪伴在麻風病患者身邊,建立起親人般的感情。作為常州市原衛生局副局長,即使退休了,仍為麻風病患者的穩定治療和生活而努力奔波,爭取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保留住了麻風病醫院,提高了麻風病患者的補助標準。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額勒順鎮蘇日圖嘎查

村醫哈申通拉嘎

人物簡介:

哈申通拉嘎,他和一頭灰色小毛驢為伴,為周邊村落千餘農牧民送醫送診27年,累計行程超過20萬公里。沒有人知道,這位精通蒙、中、西醫的醫生身高只有1.26米,一生未婚。

出診時,毛驢“小灰”是哈申最好的夥伴。在當地牧民的印象中,不論寒冬酷暑,不管颳風下雨,只要看到這個小個子男人和這頭驢子,家裡的患者就有救了。熟悉哈申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四不一免”規矩:出診、針灸、打針不收費,藥品不加價,困難孤寡老人全免費。時至今日,哈申仍然靠20畝地的收入維持和老母親的生活及小診所的日常運轉。

獲獎理由:

驢背上的大漠醫者

哈申通拉嘎和一頭灰色小毛驢為伴,為周邊村落千餘農牧民送醫送診27年,累積行程超過20萬公里。在當地牧民的印象中,不論寒冬酷暑,不管颳風下雨,只要看到這個小個子男人和這頭驢子,家裡的患者就有救了。熟悉哈申的人都知道,他有個“四不一免”規矩:出診、針灸、打針不收費,藥品不加價,困難孤寡老人全免費。

福建省寧德市閩東醫院醫生

何希晨

人物簡介:

何希晨,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是名年輕的兒科醫生,在閩東醫院從醫4年有餘,先後轉輪於新生兒科、小兒內科、急診兒科,守護過近萬名患兒的健康,也曾獲過寧德市直機關優秀共青團員、醫院先進工作者、優秀規培醫師、教師講課比三等獎等榮譽,始終想在平凡崗位有著不平凡的責任和擔當,奉獻著青春,燃燒自己,為更好的照亮患兒。

獲獎理由:

“80後”醫生的AB面

何希晨是個典型的“80後”,在閩東醫院從醫4年有餘,先後輪轉於新生兒科、小兒內科、急診兒科,守護過近萬名患兒的健康。同時,他也剛剛升任為父親,即使一個月接診患兒1399個,仍不覺得累,因為他能夠設身處地,為那些像自己一樣的患兒家屬著想。

山西省大寧縣樂堂村村醫

賀星龍

人物簡介:

賀星龍, 1980年10月9日生,2000年回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16年來,黃河邊上方圓28個村,醫診病人範圍4600多人,出診次數達17萬多人次,免收出診費35萬餘元,背負23500餘元債務,主動承擔起鄉鎮醫院1028名兒童的防疫工作和200多名兒童營養包的發放。2000年起,賀星龍主動承擔起13戶五保戶的醫療費用,同時還照顧著他們的生活,這些年來,光為13戶五保戶支付藥費和其它費用45689元,患者賒帳、死賬57235元,而他自己卻背負著外債。

獲獎理由:

山村裡的專業醫生

1999年,從醫學院校畢業後,賀星龍沒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城裡,而是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小山村。至今,賀星龍行程40多萬公里,騎壞了6輛摩托車。他的愛人曾產生過逼他進城開診所的念頭,他拒絕了。他說:“雖然我沒掙下錢,但咱救活了4000多個鄉親,值!”

重慶市合川區清平鎮瓦店村村醫

李菊洪

人物簡介:

李菊洪, 1979年生。一場車禍奪去了李菊洪的雙腿,但是她給自己插上了堅毅和樂觀的翅膀。行醫15年來,李菊洪靠著支撐身體的小板凳,靠著丈夫溫暖而堅實的脊背,“走”遍了山裡的溝溝坎坎,“走”遍了全村和附近村莊的700多戶人家,行醫6000多人次,十幾年如一日,用心用愛守護著山村百姓的健康。

獲獎理由:

“無腿”村醫李菊洪

1983年,一場車禍奪走了李菊洪的雙腿,長大後她毅然選擇了醫學專業。行醫15年來,她靠著支撐身體的小板凳,靠著丈夫溫暖而堅實的脊背,“走”遍了山裡的溝溝坎坎,“走”遍了全村和附近村莊的700多戶人家,行醫6000餘次,用自己堅強的毅力、溫暖的愛心和醫術,捍衛村民們的健康。

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護士

李強

人物簡介:

李強, 1986年3月生,籍貫陝西省洛南縣,中共黨員。2006年至2010年就讀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護理專業,畢業後曾於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極早產兒重症監護室工作求學。工作期間,結合臨床醫療護理工作申請專利9項。自參加工作以來,能夠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換位思考、理解家屬,以“一切為了患兒,為了患兒一切”的工作態度投入臨床護理工作。

獲獎理由:

NICU裡的“超級奶爸”

出生於1986年,李強有著陽光般的笑容。別看他還沒有結婚,卻是西安市兒童醫院NICU裡的“超級奶爸”。餵奶、拍嗝、換紙尿褲……他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呵護著這些平均出生不滿28天的小患兒。可再苦再累,每當看到患兒出院體重增長了不少時,他就很滿足,很幸福。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護士

劉靜莉、劉珂欣

人物簡介:

劉靜莉,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先後參加了2003年小湯山抗擊“非典”,以及2015年“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務。在執行任務期間,堅決按照 “打勝仗、零感染”的總要求,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熱情,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戰鬥在第一線。

劉珂欣, 2003年主動請纓,赴北京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2015年作為援非醫療隊隊員遠赴賴比瑞亞抗擊埃博拉,率先為1例重症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參與完成了4例埃博拉危重患者的救治,積極組織當地民眾開展埃博拉、手衛生等公共衛生培訓,受到當地民眾高度讚譽。

獲獎理由:

“援非”“抗埃”姐妹花

劉靜莉和劉珂欣這對姐妹花總是結伴戰鬥。2003年,兩人主動請纓,赴北京小湯山醫院抗擊非典。2015年,作為援非醫療隊隊員,又一起遠赴賴比瑞亞抗擊埃博拉。在執行任務期間,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戰鬥在第一線。她們相約,等到頭髮花白時,還要並肩作戰。

北京天壇醫院醫生

繆中榮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生

何義舟

人物簡介:

繆中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主任;現為世界卒中聯合會(WSO)會員、世界介入神經放射聯合會高級會員,北京市腦血管病臨床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卒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常委、中國抗衰老促進神經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會腦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控制委員會介入治療組組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介入神經放射協作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介入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神經介入分會副主任委員。

何義舟,對醫學的鑽研,讓他的漫畫也充滿了科普的生命力。漫畫涉及的醫學問題,他都會查權威的專業資料,讓表達科學而準確,為大家提供專業、可信的知識。“我希望能用漫畫做科普,一方面傳遞可信賴的醫學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醫患的情感交流,改善醫患關係。”

獲獎理由:

漫畫讓醫學更簡單

他們一南一北;一個是文雅大叔,一個是帥氣小夥;一個文字,一個漫畫。繆中榮和何義舟不僅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醫學漫畫書,還一直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堅持做原創科普。他們還主創了《小大夫漫畫》公眾號,百忙之中用敬業精神和專業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為大眾解讀和傳播醫學科普。

山東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甲狀腺疾病防治中心醫生

馬玉琴

人物簡介:

馬玉琴,副主任醫師,業務帶頭人。最受患者喜愛的不僅是她醫術精湛,更重要的是她對每一位患者都能做到心與心的交流,將病情、診療情況及注意事項通俗易懂地講解給患者,還經常為下班後才趕到的患者及時診治,不顧患者身上帶有碘131放射源,自己白細胞已經減低,搶救、守護患者一整夜……這些看似平常小事,馬醫生一做就是21年,雖無驚人之語,卻用實際行動默默地踐行著“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獲獎理由:

21年不改初衷

馬玉琴最受患者喜愛的不僅是她醫術精湛,更重要的是她對每一位患者都能做到心與心的交流,將病情、診療情況及注意事項通俗易懂地講解給患者,還經常為下班後才趕到的患者及時診治,不顧患者身上帶有碘131放射源,自己白細胞已經減低,搶救、守護患者一整夜……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馬醫生一做就是21年。

浙江省杭州市長慶潮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生潘雪鳳

人物簡介:

潘雪鳳,社區全科醫學主任醫師,杭州下城區首席全科專家,曾任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師分會第五、第六屆委員。現任浙江省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全科骨幹師資培訓教師。浙江省、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優秀社區醫生。2012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優秀工作者。2013年獲得浙江省第七屆優秀醫師獎,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杭州市第十一次黨代表,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表,2016獲得全國十佳全科醫生。

獲獎理由:

為了患者24小時開機

潘雪鳳總是隨身攜帶兩部手機,通訊錄裡的號碼加起來有四位數。在基層工作38年,手機相當於潘雪鳳的第二診室。每天接到患者的來電並沒有讓她覺得麻煩,收穫的卻是最徹底的信任感。潘雪鳳說:“信任感是她最看重的東西。”

河南省腫瘤醫院護士

趙怡

人物簡介:

趙怡,1984年6月出生,2002年畢業於河南省人民醫院附屬護士學校,2012年取得主管護師職稱。自2002年參加工作就職於胸外病區、婦瘤病區,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她對患者耐心、細心、愛心,妥善處理護患關心,得到患者好評。遇到經濟困難、住院費用上繳困難的患者,趙怡曾多次不計回報地借錢給他們,累計借出數萬元費用,感動了許多患者和家屬。

獲獎理由:

自掏腰包為患者墊付醫藥費

醫務人員給患者墊付三五百元醫藥費很稀鬆平常,然而趙怡卻先後為一位患者墊付4萬元醫藥費。自2002年參加工作開始,趙怡就就職於胸外病區、婦瘤病區。對經濟困難的患者,趙怡曾多次不計回報地借錢給他們,累積借出數萬元費用,感動了許多患者和家屬。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醫生

朱瑜琪

人物簡介:

朱瑜琪,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首屆“中青年名醫”,中國中醫科學院“大醫精誠”醫德醫風標兵,第三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優秀好醫生”,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華中醫藥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常務委員、健康服務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分會常務委員。擅長脊柱、骨關節退行性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及脊柱微創外科技術,中醫手法治療骨傷及常見病特色鮮明,對穴位注射療法研究深入,骨質疏鬆症治療經驗豐富。

獲獎理由:

患者需求是我獻血的動力

從1987年通過獻血救了一位患兒後,朱瑜琪便意識到獻血的重要性,並開始主動獻血。30年過去了,他已經獻血34次。從他供職的眼科醫院到20公里外的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乘地鐵需要一個多小時,朱瑜琪經常早上6點多出發,為的是能趕上第一波抽血,然後儘快趕回醫院查看患者。

“敬佑生命 大愛無疆——2016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推選活動其他獲獎者情況將依次推出,敬請期待。

“平凡英雄”獲獎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