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我們理想中的醫院院長啥模樣?

日前,中組部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公立醫院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這是對公立醫院領導人員選拔、任命和評價的第一個國家檔,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辦法》從公立醫院院長的任職條件、選拔任用、聘任管理、考核評價、職業發展與激勵、監督約束與退出等幾個重要環節提出了要求。

強調社會責任比以往更迫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 第五人民醫院

院長 王澤軍

醫療服務新常態凸顯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醫療服務作為民生的重要內容,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公立醫院可以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提升績效,但是這種管理方法的改進應該有利於醫院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相互抵牾,更不能背道而馳。由於醫保制度的捆綁,群眾對公立醫院的依賴程度越來越緊密。醫院經濟輸送量巨大,業務收入動輒數億數十億,員工人數以千計,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社會組織,醫院行為對社會影響甚大。在政府密集出臺深化醫改措施時,公立醫院應該作為體現政府導向、切實推進醫改的主力,從而帶動其他醫療服務機構一起,做好改進醫療服務的各項工作。可以說,強調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迫切與必要。

履行社會責任是公立醫院院長的政治責任。醫院的社會責任絕不是下鄉義診、搶險救災、救治“三無”病人那樣簡單。在當前形勢下,嚴格按照政府醫改舉措抓落實,合法合理地組織經濟活動,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等,都是體現社會責任的現實任務。院長要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人本意識,把履行好社會責任視作法定代表人的政治責任。

各項醫改措施的推出都有其現實針對性,雖然各醫院情況有差異,但院長要有很強的大局意識堅決貫徹執行,不以任何理由推諉拖延。不少醫改措施會降低醫院業務收入,有的需要醫院調整內部運行增加成本。如藥品零差價,浙江省在前幾年就已經全省推開,余杭區的補償比例是“811”方案(零差價後減少收入的補償辦法:80%提服務價格,10%提高醫保報銷,10%由醫院自己消化)。各家醫院通過努力,加強管理壓縮非醫療活動運行成本,實現了藥品零差價改革順利實施。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醫改措施,如按病種收費、臨床路徑等,對院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準,都是一種考驗。

醫院有巨大的貨幣輸送量是毋庸諱言的,關鍵是要合法合理地組織好經濟運行。目前公立醫院實行差額預算補助,即醫院的很大一部分開支需要從醫療服務中產生的結餘來支付,這也是政府賦予醫院的一項重要任務,確保員工利益,確保公有資產保值增值。院長要樹立責任意識,所謂合法,就是按照物價部門確定的收費標準,按照醫保部門的費用規定,按照衛生部門的業務許可開展醫療服務。所謂合理,就是醫療服務專案能適應社會需求,費用標準和社會消費水準相匹配;對業務活動的激勵和制約應該體現正確導向;在引進高端技術與推廣適宜技術之間有個動態平衡。

群眾中存在多種不同層次的需求,滿足這些需求是醫院的責任,醫院的服務業態也會發生變化,如日間病房、日間手術、醫養結合等,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將會成為醫院文化的重要核心。

呼喚院長們的家國情懷

——湖南省兒童醫院副院長 李愛勤

《辦法》首次提出院長要有“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還特別強調,院長要自覺履行醫院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公立醫院是國家醫改的重要承載者,擔負著國民絕大部分基本醫療的保障任務,但也面臨因醫改政策變動帶來的利益變局。作為公立醫院的院長,既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大政方針,又要引領醫務人員正確理解醫改,積極投身醫改。在確保品質、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帶領員工面對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要持續推進醫院平穩發展,這些都考量著院長的政治擔當和大局的駕控能力。

當前,我國公立醫院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困難,都是社會發展中暫時或是必須的陣痛,院長要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和心理準備。一方面,醫改在平衡利益的過程中,醫院需要轉變既往的觀念,並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利益期待。當院長的應該知道,醫院是整個醫改“作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絕大部分政策的落地要通過醫院層面的執行來體現,不能走調,不能走神,更不准走形。另一方面,在參與醫改的實踐過程中,需要有主動分擔的境界覺悟和精神擔當。

評價一個醫院,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範疇內,就是評價這個醫院的院長。公立醫院需要體現更多的公益精神,釋放更多的正能量,這些需要一個政治可靠、德才兼備的院長來主導引領。醫院的發展要基於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水準上的同步,大醫院要帶動基層醫院同步發展,形成系統平衡發展的行業格局。院長身上的擔子很重,既要擔綱醫院總體規劃的設計師,又要成為系列工作的統計員和質檢員,在國家利益、患者利益和醫院利益上做好選擇。

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需要通力協作來打通“最後一公里”。《辦法》的發佈,既是党管幹部的政治需要,又是時代的責任使然。醫療是國家民生工程的重頭戲,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社會期待特別高。醫院院長這個職務被賦予更多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期待。

專家視角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

黃二丹

選拔任用更靈活

目前我國大多數院長的選拔和任用主要採用以黨委和政府直接任命的“醫而優則仕”的選拔和任用模式,尚未形成現代醫院制度下的職業化院長選拔程式。本輪醫改以來,部分試點城市開始探索對公立醫院院長的公開招聘,但國家還沒有出臺院長任職資格標準的相關檔。《辦法》明確了內部推選、外部選派、競爭(聘)上崗、公開選拔(聘)等四種選拔和任用機制。這有利於根據我國現實國情,分地區和醫院級別進一步制定職業化院長任職資格標準,有利於將管理學曆教育和管理專業化培訓納入任職資格標準,也有利於探索和規範更適合我國公立醫院院長的選拔方式。

讓內行人上崗

醫院管理專業化越來越重要,但由於醫院管理的特殊性,具有醫學背景的複合型管理人才能更有利於醫院的管理。因此,《辦法》提出“具有五年以上醫療衛生工作經歷或者其他領域管理工作經歷。其中,擔任三級醫院領導人員的,一般應當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經歷”“提任三級醫院的院長和分管醫療、科研、教學等相關業務工作的副院長,應當已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並明確“醫院行政領導人員應當經過國家認可的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醫院院長的專業化。

在實踐中公立醫院領導人員的管理還受到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治理機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公立醫院院長的權責還有待進一步明確,職業化院長人才市場有待形成。因此《辦法》必將在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完善,在院長管理專業化建設方面和職業化院長的流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推進我國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和專業化,助力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醫院制度建設。

行為與責任掛鉤

我國現行的幹部人事制度是一種行政授權,這種授權往往不是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單獨決定的,還需要人事、編制等部門的聯動配合。《辦法》明確了“主管機關(部門)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並通過“院長和黨組織書記任職後,由主管機關(部門)與其簽訂任期目標責任書”,強化主管部門對公立醫院院長行為的行業管理權,通過目標責任管理將院長行為與“本地區醫療衛生規劃”緊密結合起來。同時鼓勵“探索建立與公立醫院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級別和創新編制管理改革等相適應的領導人員管理政策”的創新,但這兩者尚需在實踐中有效結合。

考核評價有新方向

對於職業化院長的管理,嚴格的考核和監督體系必不可少,既要考核管理醫院的醫療服務與業務指標,也要考核院長的經營管理水準,特別是醫院的戰略性經營水準、核心競爭力培育水準等。但目前我國還缺乏一套相對統一的院長考核體系,院長的激勵約束機制也還不夠完善。《辦法》對院長的績效考核體系、激勵約束機制及其之間的銜接指明了方向。例如“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一般應當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具體內容根據本地區醫療衛生規劃和醫院實際確定”,但考核評價如何與任期目標緊密結合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文/健康報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