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週末推薦】2017,咱護理該往哪裡使勁兒

來源:健康報微信傳播矩陣-健康報護士頻道(jkb_tianshi)

關鍵字

新護士培訓

2016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明確了適用範圍、培訓目標、培訓物件、培訓方式及方法、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及要求、考核方式及內容等七方面內容。本版在2016年10月17日也推出了一組新護士規培的話題,發佈了一項相關研究成果,以及醫院的實踐經驗及護士個人體會。

2010年,我國的註冊護士總數約為200余萬,而截至2015年底,這一數位已遠超300萬。2016年5月護士節前夕,國家衛生計生委透露,爭取到2020年,全國護士總量達445萬人,較2015年新增護士就業崗位121萬個。這就意味著,未來幾年將會有大批的新護士入職。隨著護理改革的推進和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對護士的專業水準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讓新護士入職培訓有了統一參考,改變了以往各家醫院自行設計培訓內容的情況。各級醫療機構的護理管理者在今年的新入職護士培訓時,可以結合自己2016年積累的經驗,在新的一年裡繼續調整本單位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案,從制度建設和經費投入上給予保障,保證效果,讓今年的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可以好點,再好一點。

關鍵字

同工同酬

2016年“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針對“有護士下了夜班去麥當勞打工”的情況,建議儘快調整護理費用,並啟動護士的薪酬制度改革。本版也在“小編叨叨叨”欄目中也多次對此發出呼籲。

因為編制的“身份”差異帶來的收入差異、基層護士收入普遍比較低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目標。今年,不論是頂層設計,還是護士們的呼聲,這些工作都不能落下:推進護理崗位管理制度,科學設置護理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合理配置護士人力,為實現護士同崗同薪同待遇努力;在提高護士薪酬待遇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護士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在績效分配、職稱晉升、教育培訓等方面,向基層護士傾斜,調動基層護士隊伍積極性。

關鍵字

專科護士

目前,專科護士已擴展到臨床許多專業,包括ICU護理、急救護理、糖尿病護理、傷口/造口護理、癌症護理、臨終護理、感染控制等各領域。本版在2016年11月7日報導過山東省立醫院通過開展專科護理,讓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的實戰經驗。

要提高臨床護理實踐水準,培養專科護士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專科護士,滿足臨床護理需求。這不僅是國家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大方向,也為護士姐妹兄弟們的個人職業發展路徑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各級醫療機構可以積極關注國家相關工作,在本單位護理人才培養上提前做好規劃,加大對專科護士的培養力度;對於上述領域有興趣的護士,不妨在今年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抓住機遇,在自己的“十三五”中實現它。

關鍵字

護理資訊化

目前,資訊化對於護理工作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資訊化給護理工作帶來了便利、高效和安全。本版在2016年2月17日、7月11日,分別就巡視病房刷指紋、機器人護士等資訊化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關注和探討。

“十三五”時期,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資訊技術快速發展,必將推動護理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發生深刻轉變:創新優化護理流程和護理服務形式,提高護理服務效率和品質,減輕護士工作負荷;為實現護理品質持續改進、護理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等提供技術支撐。

資訊化的到來帶來了海量的資料,這也是護理人員需要關注的新方向。這些海量資料有怎樣的價值,如何使用和分析,可以為哪些工作的改進提供參考,還需要護理工作者們繼續探究。

關鍵字

延伸護理

隨著我國疾病臨床治療向慢病管理、老年護理、長期照護、康復促進、安寧療護等方面延伸,讓護理走出醫院圍牆的呼聲也越來越響亮。《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明確提出,醫療機構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樣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逐步完善服務內容和方式,保障護理服務的連續性。

然而,不管是哪個專業領域的護理工作,能有人才來做才是關鍵。即便是醫院的護理工作,都面臨不同程度的人手緊張問題。面對全社會巨大的需求缺口,加快護理人才的隊伍建設才是重中之重。國家“十三五”期間護理兩大重點工程中,對於延伸護理也有相關計畫,大家關注起來,把握發展機會哦。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內容,轉載須獲本報授權並標明出處。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