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脊椎有問題的表現

小寶寶因為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所有的情緒都是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有時候家長早照顧小寶寶的過程中,有一些動作會對小寶寶的脊椎造成一些影響,這樣時候小寶寶會表現出哭鬧的樣子,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引起小寶寶哭鬧的原因,如果小寶寶的脊椎受到了傷害對小寶寶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

寶寶脊椎有問題的表現

寶寶脊椎受傷,多會出現過度哭泣現象,同時可能伴隨拒奶,嘔吐等不適症狀,需要注意觀察,如果孩子有類似症狀,應儘快到醫院檢查治療。

嬰幼兒時期是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人體脊柱的三個生理彎曲都在嬰幼兒時期形成。

第一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三個月左右。

新生兒寶寶的脊柱很柔軟,幾乎沒有彎曲,處於完全直的狀態。當寶寶到了三個月左右時,開始出現抬頭、扭頭等動作,從而強化了背部的肌肉,脊柱也開始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第二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六個月左右。

絕大多數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不需要支撐,自然的坐著。於是在這時,寶寶的脊柱就會形成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

第三個生理彎曲發生在寶寶一歲左右。

寶寶到了一歲,就開始學習走路,脊柱就開始形成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

會傷害寶寶的脊柱的動作:

1、過早的豎抱寶寶

過早的豎抱寶寶,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若是長期承受過重的壓力,就會導致脊柱出現不正常的彎曲,最終導致脊柱發育畸形。

2、一直抱著寶寶

有的家長為了減少寶寶哭鬧,或是讓寶寶睡的更好,就會一直把寶寶抱在懷裡。時間長了,就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非要家長抱著才能睡。這種習慣不僅影響寶寶呼吸換氣,也會使脊柱長期處於彎曲的狀態,因此就會增加寶寶駝背的可能。

3、過早的讓寶寶坐立

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規律,家長應該讓寶寶自然的發展。因為坐姿對脊柱的要求較高,寶寶在6個月以前,脊柱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很好的承受身體的重量。若是過早的讓寶寶學習坐立,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會導致寶寶脊柱彎曲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