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黴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

黴菌性外耳道炎是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而且對於自己的身體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好的話就會導致自己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所以說要在第一時間就採用抗菌藥物來進行治療,而且還可以服用一些中藥材,這樣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措施才可以讓病情狀況變得更加輕微一些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的。

治療

1.1%~2%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或局部塗中藥消腫散加2%達克羅寧黃連素軟膏,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痛藥。

2.局部熱敷、理療或普魯卡因封閉治療。

3.癤腫已有波動者,可行切開引流。

4.反復發病者,應注意有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等,並給予相應的治療。

預防

1.平時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後,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鬆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濕度。

3.外耳道要保持乾燥潔淨。擦去污穢時,切忌粗暴或反復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癤腫未成熟之際,可於耳外部熱敷。每天3~4次。

5.睡眠時,病耳宜在下側,但要注意不要讓其受到壓迫。

6.注意處理全身性誘發病因。

1.耳郭牽引痛、耳屏壓痛或咀嚼時疼痛;

2.外耳道破潰溢膿;

3.可因耳道腫脹、阻塞,導致聽力減退;

4.癤腫在外耳道前壁者,可發生耳前腫脹,並可累及腮腺;後壁癤腫可引起耳後、乳突部腫脹。

檢查

檢查患耳外耳道內有單個或多個小癤,呈局限性紅腫隆起。牽拉耳郭或按壓耳屏時疼痛明顯加劇。血液檢查可顯示白細胞計數增多。

診斷

1.病史

注意有無挖耳、外傷、耳漏等。

2.體檢

(1)注意有無耳郭牽引痛、耳屏壓痛或咀嚼時疼痛;

(2)注意是單發抑多發癤腫,有無膿栓,是否已破潰溢膿;

(3)注意腮腺及乳突,癤腫在外耳道前壁者,可發生耳前腫脹,並可累及腮腺;後壁癤腫可引起耳後、乳突部腫脹。須與腮腺炎、乳突炎鑒別。應盡可能檢查鼓膜及聽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