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練太極拳的副作用

說到太極拳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練太極拳對身體好,但是如果沒有掌握正確方法或者其他原因,練太極拳還可能有副作用。例如氣色不好、膝關節疼痛等情況。其實,練太極拳要結合自身體質和健康情況適當練習,並且要掌握太極拳的正確練習方法,切忌急躁和過度練習。

一、傷氣

傷氣主要有兩種現象:一是心態不寧,運動量過大、過猛、過急,練完後氣喘不止,氣色不佳;二是用意太過,過分注重呼吸,式式要與呼吸配合,甚至要讓“氣”將動作“催”起來,結果導致呼吸不暢,發生氣滯、胸悶、頭暈等現象。這些也是練拳過程中的誤區,容易引發傷害和疾病。

太極拳的演練要求,完全是松靈自然,快與慢之間也隨勁勢氣息而動,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韌的、日積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趕出來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領勢,以勢導氣,氣勢相隨,互為有益。我以為,氣之所用,存於松,松至僅存於筋,似以一線牽連,此線即為氣。將用氣之意換至如何去放鬆,從肌筋血脈如何暢通的角度去理解,方可受益。

二、傷力

所謂傷力,是指運動過量、過猛,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另外,運動量的大小和強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強。運動量的大小,要視年齡和體質的狀態而定。年輕體質好時,以長功夫體悟為主;年長時,運動量適當減少,以心悟為主。這實際上也是太極拳由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修煉的發展過程,不可逆其所為。

三、傷骨

傷骨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動作不慎帶來的損傷。比較突出的現象是腿部受傷,特別是膝關節。一方面,因腿部力量和運動機能本來就是人體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加上長期半蹲式的運動負荷,或過份追求姿勢高低變化的難度和強度,以達到“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來提高成績,如競技太極拳旋體後單腿落地等,都會對運動員腿部帶來極大的損傷,甚至不得不打封閉針參加比賽,這樣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機能較早的退化、骨傷或後遺症疾病。

對太極拳要領掌握不准,在運動中如膝過腳尖、左右轉腳膝部用力、進退步實腿膝部過低(或跪腿)等等現象,也都容易形成明顯或慢性的骨骼損傷。這些都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對太極拳運動的性質和內涵應給予深刻的思考、研究,並回歸和賦予太極拳本來的真實面貌,使之朝著健康的道路承傳、創新和發展。

四、對太極拳運動的本質認識不足

人的長壽健康秘訣,是因時循序,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勞作;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應符合人性和倫理的生髮和平息,既不是放縱,也不是壓抑。其身體的鍛煉,也應與人的生長規律相適應,超負荷的鍛煉,逆勢而為強求奇效,雖能一時得到體能極限的閃光點,但同時也將給身體帶來重創和戕害生命;還要不斷完善個人心態修養,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驕奢,保持生活鍛煉之常規,則疾病可遠離,衰老可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