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積食如何揉肚子

很多孩子因為不按時吃飯吃零食過多,會造成積食,也有些孩子吃飽了,還會再多吃一點,也會造成積食,積食就是寶寶吃太多食物,殘留在胃裡不消化的太多,積食的孩子睡覺睡不安穩,還會感覺吃點東西就肚子疼,肚子疼總是想用手去揉一揉,那麼,孩子積食如何揉肚子呢?

孩子積食,通常都有以下幾種症狀:寶寶在睡眠時身子不停翻動,有時會咬牙,即食不好,睡不安。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寶寶經常說自己肚子脹,肚子疼。

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寶寶有了以上症狀,那就基本確定是積食的表現了。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

嚴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誘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小並不知道饑飽,所以當家長監管有所放鬆的時候,常導致孩子在飲食上沒有自控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不停的吃,所以會導致積食。

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餚,孩子的小肚子常常都是吃的鼓鼓的,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不能放縱,導致孩子脾胃發育受到抑制,形成頑固性消化不良---“疳積”。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但肚子很大,就是這個情況。

下面給大家介紹消除積食的方法:

推拿法:

1、清大腸經(3分鐘)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著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2、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3、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主要用於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症。

4、推小橫紋(3分鐘)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

5、掐揉四橫縫(5分鐘)

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6、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於腰骶正中,命門至尾骨端一線。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7、分腹陰陽(5分鐘)

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8、順摩腹(5分鐘)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

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

9、揉足三裡(5分鐘)

足三裡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