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一般多久血栓會脫落

血栓自行脫落的情況比較少,所以說一旦發生血栓,要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出現血管栓塞的情況,可以用藥治療,比如說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是服用華法林等等,除了用藥治療以外,如果比較嚴重也可以考慮溶栓治療,平時生活當中要加強飲食調理,這都有助於預防血栓,有助於治療的作用。

發病機制

1.血管壁損傷 血管壁的管腔表面由內皮細胞覆蓋,其總面積超過1000m2 正常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抗栓特性,它通過表面負電荷,釋放各種物質,譬如ATP酶 ADP酶、組織纖溶酶原活化劑(tpA)、凝血酶調節蛋白(TM)、組織因數途徑抑制物(TFPI)、內皮衍生鬆弛因數(EDRF) PGI2等物質,防止了血小板黏附、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抑制血液凝固過程,增強抗凝作用而達到保持血液流動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在止血與血栓形成中,通過下面兩種機制發揮作用:①血小板是栓子中的主要組成成分,特別是在動脈血栓形成中,以及在微小血管的微血栓子形成中。②通過它的促栓作用及釋放產物,有利於血小板聚集,栓子形成,刺激白細胞以及損傷內皮細胞,促進血液凝固,有利於血栓形成。3.白細胞及紅細胞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白細胞數與心血管病存在一定關係。一些研究顯示白細胞計數在預測心肌梗死上是一項類似血壓、血清膽固醇一樣有價值指標,是獨立危險因數。

治療方法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導致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如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腦栓塞、肺栓塞等。此外,血栓形成是許多疾病發病機制中涉及的一種重要病理過程。1.抗凝療法(1)肝素: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劑,是一種高度硫酸化的葡萄糖胺聚糖。肝素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的組織中,肥大細胞是其主要的產生部位。藥用肝素的主要來源是牛肺及豬腸黏膜,臨床上用的肝素稱為未經級分的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 因它是由相對分子品質不一的成分所組成的混合物,相對分子量介於0.3萬~3萬 也稱為標準肝素(SH),藥物名稱為肝素鈉。 (2)低分子肝素:用化學或酶解方法將粗制肝素裂解為一些相對分子品質為1000~12000的組分(fraction),然後提純。由不同廠商和不同方法製備的低分子量肝素至少有10種以上。

2.溶栓治療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溶栓治療。血栓溶解藥應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利用纖溶啟動物使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使血栓及時溶解,恢復局部的血循環,改善被血栓波及的組織器官的功能。大量資料表明,血栓形成後,能夠自溶的僅占30%,持續存在不再發展的約占50%。因而溶栓療法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治療越早,療效越好,特別是與生命有關的重要器官如腦、心、腎臟功能的及早恢復,更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3.抗血小板藥 抗血小板治療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白色血栓如動脈血栓形成中。在臨床上已應用多年,能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釋放,進而防止動脈血栓形成的藥物稱為抗血小板藥物。作用機制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生首先是多種致病危險因素損害內皮細胞,造成血細胞黏附、聚集、啟動血小板並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例如TXA2、5-HT β-T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