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宮寒灸哪個位置灸

宮寒對女性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典型的有月經異常、痛經、不孕、肥胖等,特別是對生育能力的影響,這是令人最痛苦的。宮寒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中醫進行調理,不僅可以吃中藥,而且針灸的方法也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那麼,宮寒灸哪個位置灸?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宮寒艾灸哪個穴位

① 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② 第二個部位在肚臍,又叫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在此穴施灸可益氣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養生家的重視。多用神闕隔薑灸和神闕隔鹽灸。 比如,神闕隔薑灸:取0.2~0.4釐米厚的鮮薑一塊,用針穿刺數孔,蓋於臍上,然後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薑片上點燃施灸。每次3~5壯,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點鐘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

③ 第三個是氣海穴,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

專家提醒,艾灸每天做半個小時即可,一般不要超過一小時,時間太長容易感到口幹、舌燥,甚至引起便秘。

女性宮寒吃什麼好

1、韭菜生薑牛奶羹

主料:韭菜500克,生薑30克,牛奶250毫升。

制法:

(1)取韭菜洗淨,切粹,生薑刮皮洗淨,然後將韭菜、生薑一同放入絞汁機中絞汁,取汁備用。

(2)將韭菜生薑汁放入鍋中加牛奶,小火煮開即可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養胃、水上腹空墜、腹背酸痛。

食法:每日早晚各1次,飯後1小時食用為佳。

主治:胃寒型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寒型慢性胃炎症見胃脘冷痛,嘔吐清水,食後腹脹,食冷痛甚,食溫則痛緩,大便溏,口淡無味,舌質淡白,苔白者。

2、 韭菜炒核桃蝦仁

主料:韭菜500克,核桃肉100克,蝦仁20克,芝麻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

(1)韭菜洗淨,切成3釐米長的段備用。

(2)蝦仁用溫開水浸泡30分鐘後再洗淨備用。

(3)核桃去殼取肉洗乾淨備用。

(4)先將鍋用旺火加熱,下植物油,燒至八成熱後入核桃肉、蝦仁,改用中火炒至熟後,再入韭菜翻炒片刻,加精鹽、味精調味後食用。

功效:治腎陽虛、腰膝酸軟、女子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白帶清稀。

3、補血之阿膠

在阿膠裡,含有很多對女人健康有好處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對治療宮寒很有效果。阿膠可以治療女人出血和貧血的情況。

4、中藥之益母草

益母草對女人治療宮寒也很有效果。益母草對女人調經、治療宮寒、消腫都有明顯的作用。

女人在月經期間出現的宮寒、經痛、月經不調、閉經等症,都可以使用益母草。

食用方法:用益母草75克、瘦肉200克、紅棗6個,用開水煮開,再用小火煮2小時,可以放入適量的,鹽就可以飲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