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間歇跑訓練法

我們都知道,間歇跑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最大攝氧量,即在快速的跑動中,提升血液循環系統為肌肉傳輸更多氧氣的能力。而持續的配速跑訓練,則是為了使我們的身體和意志能夠適應“適度困難”的配速下的跑步能力。有了這些大致的瞭解,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下間歇跑訓練法吧!

一、間歇訓練法

間歇訓練法是指對動作結構和負荷強度、間歇時間提出嚴格的要求,以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復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該訓練法優點在於練習期間及中間間歇期間均能使心率持在最佳範圍之內,改善心泵功能。

20世紀50年代、德國心臟學家賴因德爾和教員倍施勒提出間歇訓練理論,認為訓練時心率達170—180次/分鐘,間歇後到心率達100—125次/分鐘時再進行訓練,這樣有利於增強心泵功能。因此,間歇訓練法又稱為格施勒一賴因德爾定律。

二、間歇訓練法作用和形式:

通過嚴格的間歇訓練過程,可使運動員的心臟功能得到明顯的增強;通過調節運動負荷的強度,可使機體各機能產生與有關運動專案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通過不同類型的間歇訓練,可使乳酸能系統的供能能力、磷酸鹽與乳酸能混合代謝系統的功能能力、乳酸能系統與有氧代謝系統的混合供能能力、有氧代謝供能能力等有效地發展和提高;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有利於運動員在激烈對抗和複雜困難的比賽環境中,穩定、鞏固技術動作;通過較高負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機體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確保運動員在保持較高運動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持續運動的能力。

三、間歇訓練法的基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

1.高強性間歇訓練方法(是發展乳酸能系統的功能能力

2.磷酸原與乳酸能混合代謝系統的供能能力的一種重要訓練方法)

3.強化型間歇訓練方法(是發展乳酸能代謝系統與有氧代謝系統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臟功能的一種重要訓練方法)和發展性間歇訓練方法(是發展有氧代謝系統供能能力

4.有氧代謝下的運動強度以及心臟功能的一種重要訓練方法)。

高強性間歇訓練、強化性間歇訓練(A、B型)、發展性間歇訓練。高強性間歇訓練時間小於40秒,心率190次/分鐘恢復為120——140次/分鐘,強度大,間歇很不充分。強化性間歇訓練A型訓練時間小於40——90秒,心率180次/分鐘恢復為120——140次/分鐘,強度大,間歇不充分;B型訓練時間小於90——180秒,心率170次/分鐘恢復為120——140次/分鐘,強度較大,間歇不充分。發展性間歇訓練時間大於5分鐘,心率160次/分鐘恢復為120次/分鐘,強度中等,間歇不充分。間歇方式均為走和輕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