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認識媽媽

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是屬於無意識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大腦功能逐漸發育完全,孩子會漸漸的開始有認知。而很多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早早地認識自己。一般說來,孩子在三個月的時候就能夠認出自己的媽媽了,在4到7個月的時候可以看懂大人的表情,6到8個月的時候開始有大小常性知覺。

1、寶寶多大能認識媽媽?

2個月以下的嬰兒並不能區分人臉圖和假人臉圖,他們看這兩個圖的時間差不多,這是因為,這麼小的嬰兒還不能看出圖形裡面的詳細特徵,如人臉中的眼睛、眉毛、鼻子、嘴等細節。到2-3個月時,嬰兒看人臉圖的時間就比看那個假人臉圖的時間長得多了。

3個月的嬰兒已經開始認識人臉圖了,他們能分辨出兩張陌生人照片之間的不同,哪怕這兩個人長得相似,他們也能認出來。也就是在這時候,他們能從好幾張女人照片中認出自己媽媽的照片,因為他們看自己媽媽照片的時間比看陌生人照片的時間長得多。5個月嬰兒的本事更大,當你多次給他們看一張照片之後,下一次,如果你給他們看同一個人的另一張照片,他們馬上就能認出來,知道這是一張新照片。

2、寶寶多大知道大人的表情?

過去我們常常認為,嬰兒是不懂得大人的情緒表情的,只有到一定年齡,孩子才懂得大人的情緒。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對大人的表情卻早就開始知道了。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不會說話的嬰兒進行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他們用習慣化-非習慣化的方法,給嬰兒看人的各種表情的照片,發現,4-7個月的嬰兒就能識別大人的高興、悲傷、生氣和恐懼等面部表情。但這時候的辨認還只是出於認知角度,他們還不能把照片上的表情同真實生活中成人的相應情緒聯繫起來。7個月以後,他們開始知道,像高興、驚訝這些是"好"情緒,而悲傷、害怕是"壞"情緒。即便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輕微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們也能識別。

3、嬰兒的形狀常性和大小常性

實驗證明,剛出生的嬰兒就具備了形狀常性,就是說,這種對物體形狀的知覺,天生就有了。但是,對大小常性的知覺卻不是天生的。心理學家在一項實驗中,讓幾個月的嬰兒坐在嬰兒車上,在距離嬰兒60釐米處放一個大模型人,等他們看夠了以後,第二天又在距離嬰兒40釐米處同時放兩個模型人,其中一個就是昨天那個,另一個是一個按視覺比例縮小了的模型人,根據"非習慣化原理",嬰兒應該對新奇事物感興趣,如果他們花更多的時間看那個較小的模型人,就說明,他們知道那個大模型人是他們已經看過的,也就是說他們具備了大小常性的知覺能力。

結果發現,6-8個月的嬰兒已經穩固地具備了大小常性知覺。如果把這兩個模型人在嬰兒眼前做遠近移動,那麼,4個多月的嬰兒就能產生大小常性了。這一發現證明,大小常性是以深度知覺為基礎的,4個月嬰兒已經產生運動深度知覺,所以在模型人移動時,他們表現出大小常性知覺能力,6個月以後,嬰兒才初步形成雙眼深度知覺,所以即使模型人原地不動,他們也具備大小常性知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