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什麼事情都是有兩個方向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特別是在給患者使用藥物這件事情上,很多藥物在治療患者疾病的過程中也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特別是對於那種治療大病的藥物,就像抗精神類藥物一樣,那麼抗精神類藥物都有哪些副作用呢?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藥物也不例外,我們服藥用來治病,而藥物附帶的那些我們不需要的藥理作用,就成了“副作用”了。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那麼至少還有七分是治療方面的“正作用”的。例如常用的解熱鎮痛消炎藥,我們用它來退燒、止痛等,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而經常使用卻可能導致胃潰瘍。那麼是否我們就拋棄了這些藥物呢,顯然不是,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就能很好地治療病痛,並規避它的副作用。例如我們打某種抗生素針過敏,醫生會換一種類型,也能解除病痛。同理,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也是這樣。
常見的抗精神病藥物可分為兩類,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總體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是較新的種類,副作用遠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要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多數醫院以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為主,總體安全性良好。
抗精神病藥物有幾十種,每一種藥物的副作用都不一樣,常見副作用歸納起來有震顫、手抖、運動緩慢、焦慮、鎮靜、食欲體重增加、月經來遲、閉經、食欲減退、便秘等,一般病人過幾天都能夠耐受,而醫生也會有一些方法來對抗。有些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如粒細胞減少、肝腎功能異常、對心臟的影響等,發生率很低,醫生選擇這類藥物時會非常慎重。據我所知,一些治療肺結核的藥物、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藥物、激素類藥物、抗腫瘤藥物等,他們的副作用並不比抗精神病藥物小,而人們為了治病,也必須使用這些藥物。
一般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期間,需要定期檢測,複查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等。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病人出院的時候,醫生總會建議他定期複查的原因。防範于未然,而很多家屬由於各方面原因都忽視了。
總結起來,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利大於弊,吃藥並不會把患者的腦子變壞,不吃藥疾病的發展才會對大腦產生損害,很多病人及家屬有一些疑惑不解都很正常,仍需要認識到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定期複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