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艾灸哪個位置去濕氣

在中醫上來說,人患有濕氣會帶來很多的健康問題,比如有的人總是腸胃不適;有的人總是長濕疹;還有的總是失眠等等,那麼如何改善自己濕氣重的情況呢?一個好的方法就是進行針灸,艾炙是一個對除濕特別有效果的方式,但是艾炙哪個位置去濕氣好呢?當然要看個人是哪個部位需要除濕了。

艾灸哪個位置去濕氣" alt="艾灸哪個位置去濕氣" />

經過一整個夏天,尤其是三伏天的洗禮,人體內往往會積存大量濕氣,如果不能儘早排除濕氣,到了冬季極易發病。今天,久和艾灸就和大家分享秋季艾灸除濕氣的方法。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告別濕氣,一身輕鬆。

1、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灸10~15分鐘。

2、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灸10~15分鐘。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4、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灸10~15分鐘。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久和艾灸作為古法艾灸精髓的傳承者,採摘優選精華的艾草,經特色古法秘儲,在傳承古法制艾工藝精髓的基礎上,成就優質三年陳艾,再以久和九制精純制艾工藝提純加工,提升品質,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升級的久和艾灸能夠迅速走通十二經絡、盤活百穴,大幅提高關鍵部位的免疫啟動素,使灸療價值發揮到極致。

久和艾灸在總結古人用艾經驗的基礎上,整理歸納出九體療法。依託中醫九種體質的科學劃分,根據中醫辯證施治的理論精華,總結出的高效、精准的系統性療法。通過對各類疾病的系統歸納、精確定位,合理規劃解決方案,使灸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