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容易出汗
人中,位於鼻子和嘴唇的中間位置,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有些人在出汗的時候,其他部位沒什麼特別的,倒是人中這個部位特別容易出汗,這就讓人有些疑惑了,不知道為何人中會出汗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人中出汗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瞭解下原因,學習下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調理吧。
1.精神原因:很多人在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還有工作勞累以及講話過多的時候人中會排汗,汗珠晶瑩可見,食之無味。這種情況多見於肺不好的病人。肺功能障礙常常會出現人中出汗的狀況。
2.運動過度:運動對排除體內毒素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一般人在運動後,特別是劇烈的運動後,全身包括面部人中都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汗液氣味刺鼻,味道酸澀,還有粘稠的感覺。這種排汗屬於健康排汗,對身體有益。但是老年人、或者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應該少做劇烈運動,多散步或者擺手,以此來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3.生病氣虛:人中關係著人的內脾器官。人中出汗,說明氣虛,多因氣血不足內阻經絡所致。在生病或者功能失常時會就會不斷地排出大量淡而無味的汗,摸上去涼涼的,出汗後常常有全身無力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應該減少外部環境的刺激,注重保養身體,多喝補氣補血的糖水。
自汗和盜汗都是一種異常的汗出。自汗說的是白天出汗,患者只要稍微一動就容易大汗淋漓,大部分的自汗都是由於氣虛所引起的。在人氣虛的時候,固攝功能不足,汗液無法被固攝住,就容易大汗淋漓,形成自汗現象。盜汗則是晚上出汗,白天止住,往往是由於陰虛導致,多伴隨心煩、手足心熱等症狀.由氣虛衛不固表所致自汗出。症見自汗惡風,汗出常冷,疲乏無力,脈微而緩或虛大。治宜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等方。
1.病後體虛,稟賦不足,或久患咳喘,耗傷肺氣,肺與皮毛相表裡,肺氣不足之人,肌表疏鬆,表虛不固,腠理開泄而致自汗。
2.情志不調
思慮煩勞過度,損傷心脾,血不養心,心不斂營,則汗液外泄。
3.嗜食辛辣
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以致濕熱內盛,邪熱鬱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辯證施治
1.肺衛不固
症狀:汗出惡風,稍勞後汗出尤甚,或表現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於感冒,體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無華,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散。
2.心血不足
症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
治法:補血養心。
方藥:歸脾湯。
3.陰虛火旺
症狀: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當歸六黃湯。
4.邪熱鬱蒸
症狀: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泄熱,化濕和營。
方藥:龍膽瀉肝湯。
1.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思慮過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2.自汗時,腠理空虛,易於感受外邪,當避風寒,以防感冒。
飲食調理
1.黃芪燉烏雞
黃芪50g,烏雞半隻。烏雞切塊加清水,加入黃芪,隔水燉熟,調味服食。補脾益氣、養陰益血,能補益肺氣而固表止汗。
2.浮小麥飲
浮小麥20g,麥冬8g,紅棗10g,共煎湯飲用。養心斂汗,固表實衛。能益衛養陰而止汗。
3.黃芪止汗湯
生黃芪15g,浮小麥40g,炒白術10g,防風10g,洗淨後布袋裝好,粳米50g洗淨,加水同煮,熟後去渣取液,每日2次,每次100ml溫服。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