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每個新生兒心臟都有洞?

剛剛出生的嬰兒,身體很多功能都沒有發育完善,因此,家長們平時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平時多注意觀察寶寶,一般情況下,很多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是很容易患上肺炎,或者是感冒的,結果檢查的時候發現寶寶心臟上有個小東東,那每個新生兒心臟都有洞這是怎麼回事呢?

1.新生兒的小小心臟是怎樣的構造?

心臟由四個腔室及一些複雜的大血管組成,這四個腔室分別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他們猶如一個房子裡的四個房間,有各自相通的"房門"(如二尖瓣、三尖瓣等),也有各自隔開的"牆"(如房間隔、室間隔等),如下圖所示。

如果當新生兒在媽媽肚子裡時,沒有把這些"牆"長好,那麼新生兒出生後,"牆"就有可能是成為心臟的"小洞洞"了(有部分孩子也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

2.常見的心臟"小洞洞"有哪些?

(1)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是胎兒時期左右心房之間的一道"小門",來自臍帶的血也是經此通道進入胎兒的左側心腔,然後分佈到全身為胎兒提供發育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隨著新生兒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左心房壓力升高,這道"小門"在壓力的作用下就會功能性閉合,但有時這道"小門"還是會打開(即有少許血液通過),通常在1歲以內才會在解剖意義上完全閉合。因此很多小新生兒(小嬰兒)做心臟彩超後會被告知有卵圓孔未閉,這就是最常見的"小洞洞"。

所以,嬰兒時期的卵圓孔未閉屬正常生理現象,不是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治療。因此媽媽們不需要擔心,可在1周歲時複查心臟彩超檢查確定卵圓孔是否關閉。

(2)房間隔缺損

系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顧名思義,就是兩個心房間的那堵"牆"(即房間隔)在胎兒期沒長好,有個"洞洞"在房間隔上,左心房的血液通過這個缺損去了右心房。

如果房間隔較小(通常小於3mm),很多新生兒可以在3個月內自然閉合,無需手術處理。但部分缺損較大的(通常大於8mm)會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的供血從而出現營養不良、氣促及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需要通過手術解決。

(3)室間隔缺損

也是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它則是室間隔在胎兒期沒長好,左心室的血液通過缺損去了右心室。

與房間隔類似,小的室間隔缺損也有自行閉合的可能性,通常在1歲以內,中型的室間隔缺損如果沒有臨床症狀(如反復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心力衰竭等)也可先門診隨訪,定期複查心臟彩超。如果是大的室間隔缺損,或出現上述症狀,則需通過手術干預。3.什麼情況下需要到醫院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

(1)出生後新生兒有哭鬧時面色發紫,氣促、餵養困難等,醫生曾告知心臟聽診有雜音的,有可能存在先天性心臟病,需至醫院明確診斷。

(2)被告知新生兒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在養育新生兒的過程中,出現餵養困難,營養不良,反復呼吸道感染(如反復肺炎等),氣促、多汗等,新生兒有可能已出現心力衰竭,需及時至醫院就診,必要時手術治療。

(3)還有一些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洛四聯症等,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小洞洞",應早期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以免錯過最佳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