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新生兒耳朵粘連

如果孕婦在產期沒有做好保養和調理工作的話,是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的,其中就包括畸形。新生兒外耳道粘連很可能是先天性的外耳道畸形,需要通過外耳道重建手術進行治療和康復。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外耳道重建手術的步驟、術中注意要點以及術後處理方法。

一、手術步驟

純狹窄可行耳內切口,分離皮瓣,切除瘢痕,去除部分外耳道骨壁,擴大外耳道,創面植裂層皮片,其他可參考以下方法進行。

1.切口

先天性外耳道閉鎖常伴有耳廓及中耳畸形,可在耳廓前、顳頜關節後做彎切口(同耳廓成形術切口),深達骨面;也可取耳後切口(圖9.1.2.2-4)。

2.尋找鼓竇

用剝離子分離切口,剪除部分皮下組織,可見局部凹陷或有粗糙骨面,類似後上脊和篩區,可在此處由外向內去除骨質及氣房,尋找鼓竇,如無明顯標誌,可在顳頜關節後上方由外向內去除乳突骨質和氣房(圖9.1.2.2-5),也可直接經閉鎖的骨性耳道進路切除軟組織和去除骨質,軟組織造成的閉鎖採用此進路較好。

3.擴大外耳道

找到鼓竇後,向前去除上鼓室外側骨壁,向後去除乳突骨壁及氣房,並修薄顳頜關節窩後面外耳道前壁的骨質,擴大外耳道。在去除上鼓室外側壁時,可看到砧骨短腳、體和錘骨頭(圖9.1.2.2-6),依次向前下方切除鼓室外側骨質,即可查清聽骨鏈全貌及兩窗(前庭窗及蝸窗)。酌情做鼓室成形術。

4.外耳道植皮

擴大外耳道後,如無鼓膜可先取骨膜或筋膜封閉鼓室,然後在外耳道和骨膜或筋膜表面植皮,此游離裂層皮片可取自大腿內側(方法如前述)。皮膚在移植於外耳道前可採用連續縫合方法縫成盲管桶狀再植入外耳道,其內端抵人工鼓膜,外端與外耳道口骨膜和皮膚縫合,皮管中放碘仿紗條,應使其與周圍骨面緊密相貼,術耳加壓包紮。

二、術中注意要點

1.先天性外耳道閉鎖常伴有面神經畸形,且正常標誌不清,術中要注意鼓竇、外半規管、鐙骨等標誌,防止誤傷面神經及內耳。

2.擴大外耳道時向前不得損傷顳頜關節囊,如有損傷應予縫合修復。

3.外耳道必須有足夠寬度,一般須容納術者示指或拇指,外耳道口皮片須與切口皮膚邊緣對位縫合,還應與外耳道口骨膜縫合,以免術後缺皮區肉芽組織生長以致再度狹窄或閉鎖。

4.注意勿損傷供應再造耳廓的血運,特別是耳後動脈和顳淺動脈耳支的吻合支。

5.如鑿除乳突皮質較淺即有一腔者,應想到可能為Korner骨隔,穿過此骨隔,即可見鼓竇在其深面。

三、術後處理

術後應用抗生素7d,外耳道碘仿紗條填塞2~3周或以上,保持外耳道口乾燥。取皮區用凡士林紗布及幹紗布包紮,如無感染,應待創面癒合後,敷料自然松脫,不應過早撕扯,以免造成新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