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心理治療都包括哪些疾病?
現在在各個城市當中,都有心理治療診所存在,在之前沒有多少人會選擇這種治療方法,因為一旦去接受心理治療,在外人看來就好像患了精神病一樣。其實心理治療不僅可以治療疾病,同樣也是能夠説明人們解決心理不良狀態以及問題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接受心理治療的人都是精神病。那麼,認知行為心理治療都包括哪些疾病?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和心理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神經性厭食症、性功能障礙、藥物依賴、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復期治療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療情緒抑鬱病人,尤其對於單相抑鬱症的成年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短期治療方法。
抑鬱症
認知主題:剝奪、挫敗、失落。
不合理認知:
極端化-抑鬱者受挫後會無端地自罪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
自責-把全部責任歸咎於他們自己,表現出一種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和不切實際性。
消極思維: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來,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堅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並且失敗的原因全在於他自己。他堅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夠聰明、不夠稱職、不夠好看、不夠有錢等等。總之幹什麼都不會成功,都沒有希望。抑鬱症患者的這些觀點常常是扭曲的,與現實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歡迎,別人不喜歡我。
核心信念和個人經歷、他對重要人物的認同以及對別人態度的感知等因素有關。。如童年有過重大喪失體驗的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無關的,相反會認為和他有關,並且是由於他不好造成的,會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鬱症最大的風險是自殺。
自殺的認知主題:
一是高度的絕望感(貝克認為“絕望”指“對未來的消極觀念,消極期待或悲觀”),絕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殺;
二是感到不能應付生活問題,斷定所遇到的問題不可能解決,會感到無路可走。所以危機干預中讓他們瞭解到事情有解決的可能性和可實行性,可以糾正不合理認知,降低自殺風險。
焦慮症
焦慮症出現的認知主題:
1、誇大危險:對自己知覺到的危險過度誇大的反應;對事物的失控作災禍性的解釋。其認知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圍繞著身體或心理、社會的危險,如怕死去、怕發瘋、怕失控、怕暈倒、怕被人注視、怕出錯、怕發生意外等,他們會有選擇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篩查身體或心理的威脅性資訊。
例如,當事人的一個親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搶救過程之後,頭腦中出現了“要是生心臟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當夜睡夢中驚醒,感到心跳、胸悶,於是認為“已經得了心臟病了”,這種災難性的想法和解釋將焦慮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驚恐發作。
焦慮患者的核心信念:
我沒有信心,我無能,外界是危險的。核心信念中多以”危險”為主題。危險的核心信念在軀體感覺和認知錯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危險的核心信念帶來危險的自動想法,進而引起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