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食物不耐受的表現
寶寶的任何不適都牽動著父母的心,但是有些症狀細微,家長們不容易發現,或者有些症狀相似,卻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就例如寶寶對食物不耐受和對食物過敏。這兩的表現症狀相似,但是卻千差萬別。那麼下面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食物不耐受有什麼具體表現,並且教你如何與過敏區分。
通常來說,食物不耐受只影響消化系統,而並不涉及免疫系統的反應。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乳糖不耐受,是由於腸道缺乏乳糖酶,導致身體無法消化奶或者乳製品中的乳糖引起的腹脹、腹瀉等一系列的症狀。
其他一些天然食材中含有的某些化學物質,也會引起身體的不耐受反應。比如有人患有小麥不耐受,原因是小麥、大麥以及黑麥中含有的麩質,這些人無法消化吸收,導致腹脹,腹瀉,嘔吐等症狀,又被成為”乳糜瀉“。
這樣區分食物過敏和不耐受
區分二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出現的症狀,以及發生的時間間隔。食物過敏涉及的是免疫系統,通常是由IgE介導的過敏反應。
正常情況下免疫性系統是保護我們身體的,就像一群扛槍保衛祖國的士兵,只有當壞人入侵的時候才會開槍射擊。可是過敏就好像這些士兵過於緊張敏感了,稍微有可疑人員靠近,就直接開槍掃射了。這些可疑人員可能就是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食物不耐受通常只涉及消化系統,由於缺乏某種酶或者對一些化學物質比較敏感,導致腹脹、腹瀉等症狀的出現。當然,有些食物不耐受也會造成皮膚反應,比如出現紅疹。但是食物不耐受出現的這些反應比較慢,通常要吃了食物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之後才出現。
比如寶寶吃了燕麥之後2個小時之內出現皮疹,可能是過敏。如果已經過去三四個小時了才發生,那麼不耐受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而且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食物的攝入量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吃的食物量越多,消化道症狀也就越明顯。比如吃草莓,開始吃一兩個沒什麼症狀,但是吃完整碗草莓之後,發現嘴角周圍出現了紅斑或者感覺有刺激性的不舒服,可能就是對草莓不耐受,並不是過敏引起的。其實很多成人發生過敏反應的時候,口唇或者口腔瘙癢的症狀最常見,往往這種情況會在吃了之後立馬出現,同時還伴有花粉過敏,以及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比如吃了蘋果、梨、櫻桃、胡蘿蔔、芹菜或者處理生土豆的時候出現過敏反應,那麼他同樣會對樺樹過敏。對豚草過敏的人也可能對甜瓜和香蕉產生反應。是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一些蛋白質,在口腔咽喉黏膜表面引起的輕微症狀,通常不會出現胃腸道或者全身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就要避免吃這些生的蔬菜或者水果,而是將其煮熟後破壞了蛋白質再食用。另外,食物不耐受並不是簡單的幾種食物引起的,而是由許多不同食物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