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掃描的危害
大家如果骨骼出現問題的話,一般都需要通過骨掃描來判斷具體的疾病以及病因。骨掃描可以更準確地定位病灶,從而使醫生手術的時候更加順利。骨掃描之前需要注射一定量的增強劑,而這種藥劑具有很強的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那麼,骨掃描的話都會有哪些危害呢?
骨掃描會在體內注射具有放射性的顯影增強劑,這種藥劑的半衰期是6個小時,大概48小時後,就可以結束隔離了。除了注射會引起疼痛外,骨掃描的過程是無痛的,雖然在掃描的過程中可能會要求您直躺著近一小時。骨掃描過程中接受的射線量很少,放射性暴露的風險不會高於標準的X線。
1.因為做完骨掃描後輸入在患者體內的放射性核素還需要2天左右的時間才能代謝,因此建議患者將骨掃描預約在其他檢查完成後,或者其他檢查進行前至少2天。
2.骨掃描中發現的許多影像改變都不是腫瘤引起的。關節炎時,放射活性的物質趨向于濃聚於關節部位骨的表面,而不是在骨質內。但有時,卻很難根據骨掃描的表現來區分關節炎或腫瘤--特別在脊柱,因為脊柱是由許多小的骨和關節組成的。因此脊柱的改變可能需要其它的檢查來評估。
骨掃描是通過靜脈注射含放射性核素的磷酸鹽製劑,吸附於骨組織的羥基磷灰石上從而顯像。在進行骨掃描時,首先要經手臂注射放射活性的物質,這一物質在接下來的數小時內會被體內的骨骼相關細胞吸收。這些細胞最主要出現在骨骼受損區域,它們忙於製造新骨來填補空洞。等2-4小時待放射活性物質被吸收後,醫生會用特殊的掃描器來進行人體掃描。因放射活性物質會被濃聚在有新生骨質的部位,所以這些部位會在骨掃描中表現出來(常見於腫瘤和關節炎),在掃描圖像上表現為暗斑,骨骼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受到腫瘤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