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本氏甲狀腺炎症狀
甲狀腺疾病想必大家都有所聽說,其症狀多為呼吸道炎症。而橋本氏甲狀腺炎症很少有人瞭解,其實,橋本氏甲狀腺炎症是甲狀腺疾病中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咽喉不適,難以下嚥,嚴重時會導致甲亢的出現。其發病率也在逐年上漲,值得引起大家基本的瞭解,提高社會重視。
橋本氏甲狀腺炎即慢性甲狀腺炎,是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有遺傳因素與自身免疫因素相互作用發病,有的可伴惡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本病90%以上發生於女性,臨床可沒有症狀,主要表現甲狀腺無痛性彌漫性腫大,少數(不足5%)可有甲亢表現,本病病程長,多數可逐漸發展而出現甲減。
疾病特點
1.患者大量食用腥膻食物後,會出現甲狀腺腫大、疼痛。有的人還會出現甲亢症狀。
2.甲狀腺腫大,多數有壓痛,無血管雜音,有結節。
3.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4.小腿脛前有局限性粘液性水腫。
5.患者的甲亢症狀能不服藥而“自愈”,這種情況可以反復出現。
6.患者既有甲亢症狀也有甲低症狀。
臨床診斷
據臨床觀察,喬本氏病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甲亢期。程度輕時病人僅有輕度的甲亢症狀,如食欲好、容易累、輕度失眠、煩悶急躁等。程度重時,則會出現明顯的甲亢症狀,稍服治甲亢的藥即可獲良好效果,但也容易出現藥物性甲低。也有的患者因炎症的減輕,不治而“自愈”。療效好,復發率高是本階段的特點。
中期:甲亢甲低並存期。甲狀腺組織經多次、反復的破壞,有正常功能的細胞逐漸減少,減到一定程度就出現甲低症狀了。這時期還有一個特點,患者有甲亢症狀,但化驗指標會稍高或正常。
晚期:甲低期。分泌的甲狀腺素更加減少,臨床上已是甲低表現了。所以,本期患者補充甲狀腺素後,化驗指標雖然正常,很多人卻時時感覺不舒適,有時還會感覺有甲亢症狀。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因感染的加重出現甲亢指標和甲亢症狀,有些著述稱之為“甲低轉甲亢”。臨床上,慢性甲狀腺炎患者的每一次甲亢的出現,都預示著甲低的進一步加重。
綜上所述,可見在慢性甲狀腺炎的發展過程中,早期並非沒有特殊感覺,只是這些感覺沒有被患者重視,未去就醫。就醫的,也因化驗結果不支持患者的陳述,被醫生忽略。中晚期,指標低的極易診斷,而指標正常和高的則極易誤診。指標正常,無法判斷,醫生讓回家觀察,過一段時間再化驗。指標高的,就被當甲亢施治。這種誤診是醫生只憑化驗指標看病的結果。
臨床治療
雖然有的慢性甲狀腺炎患者在早期或中早期有甲亢的指標和症狀,但絕不能施以手術或同位素治療,這樣會使患者極快地成為較重的甲低。結節是慢性甲狀腺炎的特點之一,是甲狀腺濾泡解體後纖維化的結果。因結節易被誤診為結節性甲亢而手術,結果仍是提前成為甲低。
因為慢性甲狀腺炎早期會出現甲亢症狀,晚期又會出現甲低症狀,在診斷時,就有人診斷為“喬本氏病伴甲亢”、“喬本氏病伴甲低”。在慢性甲狀腺炎的發展過程中,甲亢是其臨床表現之一,甲低是其必然結果,所以用“伴”字是不對的。醫生若能緊緊抓住慢性甲狀腺炎病的特點、化驗檢查特點,就可以減少誤診,使患者及早得到正確治療。
中醫治療
紫根草4~6克,煎湯內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服。
中醫傳統醫籍裡統稱甲狀腺疾病為“癭病”,認為這類疾病的發生,由於人體飲食失節、情志內傷等,造成陰陽失調、氣血失平,氣滯、血瘀、痰凝于頸項,形成甲狀腺腫大,並出現相關的臨床症狀,這其中包括有“氣癭(結節性甲狀腺腫)、肉癭(甲狀腺瘤)、石癭(甲狀腺癌)等,雖然在中醫傳統著作裡沒有橋本氏病的具體名稱,但在有關其它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中,敘述了不少這種疾病的臨床治驗。現代中醫學認為,橋本氏病的中醫特點是虛實夾雜,病之根本是正氣內虛,而外有癭腫,結合西醫免疫學觀點,因此屬難治之病。治療上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分別採取標本兼治之法,補益正氣、疏肝解鬱、活血化痰、消癭散結,達到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緩解不適症狀和消除腫大的甲狀腺的目的,此外還可以配合甲狀腺局部外用化瘀散結的軟膏,以提高治療效果。
疾病分類
喬本氏甲狀腺炎可分為八種類型:
喬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狀及陽性實驗室檢查結果,甲亢與喬本病可同時存在或先後發生,相互並存,相互轉化。
假性甲亢:少數可有甲亢的症狀,但甲狀腺功能檢查無甲亢證據,TGAb、TMAb陽性。
突眼型:眼球突出,甲功可正常,亢進或減退。
類亞急性甲狀腺炎型:發病較急,甲狀腺腫痛,伴發熱,血沉加快,但攝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狀腺抗體滴度陽性。
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狀腺腫約40%,甲狀腺功能正常,抗體滴度較低。
纖維化型:病程較長,可出現甲狀腺廣泛或部分纖維化,甲狀腺萎縮,甲狀腺功能減退。
伴甲狀腺腺瘤或癌:常為孤立性結節,TGAb、TMAb滴度較高
伴發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