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腕子痛風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關節炎類型,特別是腳踝的位置就更是容易痛風了。現在的人們由於年輕所以就會經常露著自己的腳踝,這個問題就是非常嚴重的。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男性經常身體非常熱,所以裸漏在外面的身體也就會非常多,更容易痛風。

概述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濕病範疇。痛風可併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作為一種慢性晶體性關節炎——痛風,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基礎。 [2]

遺傳因素影響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發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單基因遺傳病可能影響尿酸代謝通路上的關鍵酶,SNP則可導致尿酸轉運蛋白的差異以及炎症反應的程度。 [2]

高尿酸血症和尿中尿酸過飽和,使尿酸鹽沉積到腎小管管腔或間質中,導致急性炎性反應。

痛風可伴發肥胖症、高血壓病、糖尿病、脂代謝紊亂等多種代謝性疾病。肥胖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不同體重指數(BMI)的痛風患者有著不同的臨床特點, [3]

需要針對不同病人給與個體化治療。

痛風患者常出現痛風石。在患者耳郭、關節周圍、肌腱、軟組織等周圍皮下可見。痛風石是淡黃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贅生物,質地偏硬,類似石子。 [2]

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風石,不僅嚴重影響肢體外形,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神經壓迫、皮膚破潰、竇道經久不愈,須接受手術治療。 [4]

治療

痛風治療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治療痛風發作時疼痛和炎性反應。預防痛風發作,降低血尿酸

對於肥胖的痛風患者,在關注血尿酸的同時,注意引導患者規律運動,監測血壓、血糖、血脂、肝臟轉氨酶等指標,給予綜合治療,維持血尿酸達標,盡可能減少受累關節數。

低嘌呤飲食,保持合理體重,戒酒,多飲水,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穿舒適鞋,防止關節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某些利尿劑和小劑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秋水仙堿秋水仙堿早期用於痛風發作時,控制症狀的速度快。2012美國風濕病協會(ACR)指南指出,急性痛風發作36 h內服用秋水仙堿,而前驅期應用可阻止痛風發作。腎功能不全時仍為一線藥物,但要減量,因腎功能不全會顯著減少其清除率、增加藥物毒性。多達20%的口服藥物是通過腎臟原樣排泄,而在嚴重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秋水仙堿的半衰期是正常腎功能患者的2~3倍。同時,秋水仙堿不能通過透析清除,因此,其毒性在CKD患者中是加劇

痛風石的手術適應症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4] :

(1)痛風石導致肢體畸形並引起功能障礙而影響日常生活;

(2)壓迫皮膚,已經形成或即將出現皮膚破潰;

(3)竇道形成,粉筆樣物質滲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關節活動障礙,神經受壓出現卡壓症狀。

痛風石直徑1.5 cm者爭取儘早手術。[4]

大部分痛風患者通過藥物即可控制病情發展,而少數患者經內科治療後,療效不佳甚至無效,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肌腱,逐漸形成痛風石 [10] 。12%-15%的痛風患者罹患痛風石。最終表面皮膚破潰,形成潰瘍或竇道。研究表明,痛風創面不癒合發生率高達23%,傷口換藥時間可達6~8周。平均癒合時間長達4個月,給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及肢體功能造成了巨大影響。[10]

痛風患者若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風會反復發作,不利於創面癒合。痛風創面由於血運差,細胞再生力弱,創面常常經久不愈。 [10]

本組患者入院時創基條件較差,且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部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明顯。術前創面每日換藥,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濕敷創面,同時應用紅光治療儀行物理治療,必要時聯合應用醫療成本較低的簡易負壓引流裝置,改善創基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