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急性心包炎吃消炎藥有沒有用

急性心包炎是由心包髒層和壁層急性炎症引起的綜合征。臨床特徵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一系列異常心電圖變化。病因較多,可來自心包本身疾病,也可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臨床上以結核性、非特異性、腫瘤者為多見,全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癥等病變易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炎。

病因

急性心包炎的病因很多,部分病因不明。常見的病因有特發性(非特異性)、感染性(病毒、細菌、結核等)、免疫-炎症性、腫瘤及創傷等。其中以非特異性、結核性、化膿性和風濕性心包炎較為常見。國外資料表明,非特異性心包炎已成為成年人心包炎的主要類型;國內報告則以結核性心包炎居多,其次為非特異性心包炎。惡性腫瘤和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包炎在逐漸增多。隨著抗生素和化學治療的進展,結核性、化膿性和風濕性心包炎的發病率已明顯減少。除系統性紅斑狼瘡性心包炎外,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

臨床表現

1.症狀

(1)心前區疼痛 常於體位改變、深呼吸、咳嗽、吞咽、臥位尤其當抬腿或左側臥位時加劇,坐位或前傾位時減輕。疼痛通常局限於胸骨下或心前區,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頸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頜,左前臂和手放射。有的心包炎疼痛較明顯,如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有的則輕微或完全無痛,如結核性和尿毒癥性心包炎。

(2)心臟壓塞的症狀 可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發紺、乏力、上腹部疼痛、水腫、甚至休克。

(3)心包積液對鄰近器官壓迫的症狀 肺、氣管、支氣管和大血管受壓迫引起肺淤血,肺活量減少,通氣受限制,加重呼吸困難,使呼吸淺而速。患者常自動採取前臥坐位,使心包滲液向下及向前移位,以減輕壓迫症狀。氣管受壓可產生咳嗽和聲音嘶啞。食管受壓可出現咽下困難症狀。

(4)全身症狀 心包炎本身亦可引起畏寒、發熱、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狀,與原發疾病的症狀常難以區分。

2.體征

(1)心包摩擦音 是急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體征。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胸骨下部和劍突附近最清楚。常僅出現數小時、或持續數天、數星期不等。當滲液出現兩層心包完全分開時,心包摩擦音消失;如兩層心包有部分粘連,雖有大量心包積液,有時仍可聞及摩擦音。在心前區聽到心包摩擦音,就可作出心包炎的診斷。

(2)心包積液 積液量在200~300毫升以上或滲液迅速積聚時產生以下體征

:①心臟體征 心尖搏動減弱、消失或出現於心濁音界左緣內側處。心濁音界向兩側擴大、相對濁音區消失,患者由坐位轉變為臥位時第二、三肋間的心濁音界增寬。心音輕而遠,心率快。少數患者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可聽得舒張早期額外者(心包叩擊音),此音在第二心音後0.1秒左右,聲音較響,呈拍擊樣。②左肺受壓迫的徵象 有大量心包滲液時,心臟向後移位,壓迫左側肺部,可引起左肺下葉不張。左肩胛肩下常有濁音區,語顫增強,並可聽到支氣管呼吸音。③心臟壓塞的徵象 快速心包積液,即使僅100毫升,可引起急性心臟壓塞,出現明顯的心動過速,如心排血量顯著下降,可產生休克。當滲液積聚較慢時、除心率加速外,靜脈壓顯著升高,可產生頸靜脈怒張,搏動和吸氣時擴張,肝腫大伴觸痛,腹腔積液,皮下水腫和肝-頸靜脈反流征陽性等體循環淤血表現。可出現奇脈。

治療

急性心包炎的治療包括對原發疾病的病因治療、解除心臟壓塞和對症治療。風濕性心包炎時應加強抗風濕治療;結核性心包炎時應儘早開始抗結核治療,並給予足夠的劑量和較長的療程,直到結核活動停止後一年左右再停藥,如出現心臟壓塞症狀,應進行心包穿刺放液;如滲液繼續產生或有心包縮窄表現,應及時作心包切除,以防止發展為縮窄性心包炎;化膿性心包炎時應選用足量對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並反復心包穿刺抽膿和心包腔內注入抗生素,如療效不著,即應及早考慮心包切開引流,如引流發現心包增厚,則可作廣泛心包切除;非特異性心包炎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有效,如反復發作亦可考慮心包切除。

同時,患者宜臥床休息。胸痛時給予鎮靜劑,必要時使用嗎啡類藥物或左側星狀神經節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