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開放VS含蓄 時尚VS傳統 當元宵節巧遇情人節

文章導讀

本週五這中西合璧的“雙節”相撞,就格外引人注目,據說這樣的巧合19年才有一次。傳統與現代PK,玫瑰與湯圓較量,陪家人還是陪佳人?人們議論紛紛。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而今年2月14日又恰逢中國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於是本週五這中西合璧的“雙節”相撞,就格外引人注目,據說這樣的巧合19年才有一次。

傳統與現代PK,玫瑰與湯圓較量,陪家人還是陪佳人?人們議論紛紛。中老年人偏重于傳統節日的內涵,期待全家團聚。而更多的年輕人卻很糾結,他們希望的是浪漫的情人相會。而商家似乎更看重洋節,因為這其中的商機更為可觀。

開放VS含蓄

實際上,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一個節日。

有詞為證。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而最為著名的是辛棄疾的《青玉案》:“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均是描繪元宵節景象的,且都成為流傳千古的佳句。

文章導讀

古時元宵節的主打是燈會,為當時處在封建社會中的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古代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這天才破例可以結伴出門看燈賞玩,不少男女借此機會物色心上人,擦出愛的火花。元宵節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而定終身的男女也可在元宵之夜秘密相會。

西方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登陸中國後,發展迅猛,大有燎原之勢,於是玫瑰花與巧克力成了熱銷貨,而中國傳統的元宵和湯圓,則被年輕人打入冷庫,引起了諸多民俗專家和有識之士的憂慮,他們認為這樣發展下去,洋節會取代傳統節日,民族文化有消亡之虞。

從內涵上看,我們古時的情人節,雖極富詩情畫意,但過於含蓄,難以吸引當今的年輕人。過西方情人節,經常訂不上一桌飯,購買一束美麗的花也很緊俏,情侶們的消費活動融入到了經濟生活。但元宵節的情人節,我們還僅僅是為了賞燈而賞燈,於是少了一份情話,更少了一份浪漫的情致,這也是元宵節打不過情人節的原因所在。

文章導讀

時尚VS傳統

元宵節的娛樂是賞燈、猜謎、看焰火,吃元宵或湯圓。而情人節通常是互贈玫瑰花和巧克力,浪漫晚餐後看電影。

如同近年來的廟會陷入千篇一律一樣,全國元宵節的燈會也在逐年減少,不再作為元宵節的主打。而燈謎更是不能博得年輕人的青睞,他們很少懂得捲簾格、驪珠格或回文格,甚至分不清謎底和謎面,即使是風靡一時的腦筋急轉彎,如今對他們而言也OUT了。而在全國多數城市面臨霧霾重圍之時,提倡春節少放鞭炮已成共識,放焰火已不可能,元宵節“鬧”不起來,更無法引起年輕人的狂歡。

而情人節則不同。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在希臘神話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範圍內,玫瑰是用來表達愛情的通用語言。玫瑰顏色豐富,不同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花有靈性有花語,數目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如: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只有我倆,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只愛你一個,99朵玫瑰象徵天長地久。不同顏色的玫瑰花亦有不同的寓意,如粉紅色的表示初戀,紅色代表熱戀,白色的意為尊敬,橙紅色的暗示美麗。而巧克力也有講究,榛子巧克力代表忠貞,果仁巧克力暗示可人,酒心巧克力表示與你共醉,奶香巧克力則是我的蜜糖……

文章導讀

土洋各取所需

今年,元宵節撞上情人節,中老年人希望全家團聚。因為按傳統習俗,過完了元宵節,這年才算過完。但對年輕人而言,春節長假一結束,年就算過完了,情人節應該是二人世界。不過也有人表示陪家人吃過湯圓後,再與情人一起去看電影,既陪了家人,又陪了佳人,做到元宵節、情人節兩不耽誤。更有人選擇在這一天領證結婚,彰顯雙重浪漫。

一直以來,商家對“情人節”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大搞促銷以刺激年輕人的購買欲。而“元宵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消費群體多為中老年人,受傳統觀念等的影響,商家搞促銷的氛圍並不濃郁。而今年情人節和元宵節意外重合,使諸多商家借“情人節”之勢鬧猛“元宵節”,同時展開促銷活動,不怕“撞車”,反而更有利於營造節日氣氛,拉動消費。如有的地方推出時尚湯圓,草莓、芒果、榴槤、奇異果等口味獨特的湯圓大受年輕人歡迎。此外,各種巧克力餡湯圓外觀更可人,味道更獨特,既是傳統元宵節的食品,又與情人節搭上關係,可謂兩者兼顧,很有市場。這也說明傳統美食仍有開發的潛力,也證明中外融合會產生無限商機。

文章導讀

據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年輕人是為了快樂才喜歡“洋節”的,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質消費上,而洋節更注重精神交流”。更多的女性認為“洋節輕鬆自在,中國傳統節日過得累”。本來沉澱了千百年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節日,由於挖掘不夠和載體單一,再加上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正在傳承中“疲軟”並漸行漸遠。借用民俗專家馮驥才的話說,目前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傳統文化的文脈已斷,這才是最可怕的,是導致傳統節日被冷落的根源所在。而洋節因沒有固定模式且經本土化改造後,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形式,更有浪漫氣氛和溫馨情調,滿足了人們放鬆和釋放情緒的心理需求。

實際上,一些中老年人仍推崇傳統的元宵節,很多人自嘲說早已過了浪漫的年紀。而對於年輕人熱衷過洋節,不少人也表示理解,畢竟自己也曾年輕過。至於情人節中的非理性因素,如狂擲千金博得美人心,不顧實際硬撐面子,將情人節過成“情人劫”等,則不應提倡。今年的雙節相遇,人們各取所需,而最得利的是商家。

古詩雲“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則有“每逢佳節胖三斤”的戲謔。過節離不開娛樂與美食,但時代在變,許多新觀念、新思想不斷湧現。我們的傳統節日也要挖掘新的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因素,增加年輕人參與互動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會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小編在這裡祝有情人的情人節快樂!沒情人的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