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如果出現股骨頸骨折的問題的話,人們的行動能力甚至都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這也會給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帶來不小的影響。所以。如果股骨頸骨折,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有:牽引復位、閉合復位內固定、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髖關節置換術等。
1、牽引復位
採用脛骨結節骨牽引(1/7體重),在1~2天內使骨折復位。牽引的方向一般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後成角,可在髖伸直位做外展牽引。同時應做全身檢查排除嚴重的伴發病和伴發損傷。經床邊攝片證實骨折已復位後儘早做內固定術。
2、閉合復位內固定
對術前已通過牽引使骨折復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後以骨科牽引手術床保持傷肢于外展、內旋位,在透視或攝片指導下做內固定。應避免在術時做強力手法復位,以免進一步損傷股骨頭血供。股骨頸骨折的內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幾類:
(1)單釘固定
以三翼釘為代表。三翼釘內固定曾是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於安放過程中損失骨量較大,且單釘固定較難同時對抗股骨頸內側的壓應力和外側的張應力,現在已較少應用。有人採用單根較粗大的加壓螺釘作內固定,該釘的螺紋部分必須全部留在近側骨折段,不能越過骨折線,否則將失去加壓作用。
(2)滑動式釘板固定
由固定釘與側方的帶套筒鋼板組成。優點是有利於保持骨折端的緊密接觸,更常用於股骨轉子間骨折。
(3)多釘固定
一般採用3枚,針徑較細,總體積小於單釘,故對骨的損傷較小。多釘固定可以通過合理佈局,分別承擔不同應力和防止旋轉。為防止釘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紋的鋼釘為好。亦可採用粗型螺紋釘,該釘表面有螺紋,外徑4mm,使用時在套管保護下,用手搖鑽經0.5cm的軟組織戳孔鑽入。套管以不銹鋼製成,內徑4.2mm,長5~7cm。術時將套管套在釘的前部僅留釘尖外露,待螺紋釘鑽入後,再將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紋釘鑽入時周圍的肌肉或筋膜纖維卷纏於釘身。手術在X線監視下進行,第1枚螺紋釘(遠側釘)的進釘點一般在大轉子頂點下10cm,釘與股骨幹縱軸呈145°~160°角,緊貼骨折部內側皮質達到股骨頭距關節緣0.5cm處。在該釘之近側每隔1~1.5cm相繼鑽入第2、3枚螺紋釘,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頸的外上側以對抗張應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對抗旋轉。術後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術後1周患者即可用雙拐下地活動。拔釘時,可用搖鑽或特製的小頭拔釘器夾住釘尾後旋轉拔出。此外,近年來亦有人主張採用空心加壓螺紋釘技術,因操作簡易,尤適用於年邁病例。
3、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
對中青年新鮮股骨頸骨折、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癒合但骨折部尚無明顯吸收的患者可選用各種類型的骨瓣移植加內固定,常用的如股方肌骨瓣移植、帶旋髂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等。
4、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手術指征為:
(1)老年人不穩定的頭下型股骨頸骨折。
(2)閉合復位失敗。
(3)股骨頸病理性骨折。
(4)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連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5)股骨頸和股骨頭明顯骨質疏鬆,內固定難以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