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股骨頸骨折

概述
由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稱股骨頸骨折, 是老年常見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較多。

病因
股骨頸骨折大多數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由於老年人股骨頸骨質疏鬆脆弱, 且承受應力較大, 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轉外力, 就能引起骨折。 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幾乎全由間接暴力引起, 主要為外旋暴力, 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轉等皆可引起骨折。 少數青壯年的股骨頸骨折, 則由強大的直接暴力致傷, 如車輛撞擊或高處墜落造成骨折, 甚至同時有多發性損傷。


(一)按骨折兩端的關係分為:外展型、中間型、內收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為: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基底型。

症狀
(一)老年人跌倒後訴髖部疼痛, 不敢站立和走路, 應首先想到股骨頸骨折的可能。
(二)體征方面有以下幾種表現:
1.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髖部除有自發疼痛外, 活動患肢時疼痛較明顯。
3.腫脹:骨折後出血不多, 又有關節囊和豐厚肌群的包圍, 外觀上不易看到腫脹。
4.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就不能坐起或站立。 但也有一些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人, 在傷後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
5.患肢短縮:在移位骨折, 遠段受肌群牽引而向上移位, 因而患肢變短。

檢查
患側大粗隆升高, 表現在:1.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結節聯線之上;2.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準距離縮短,

短於腱側。 X線照片能明確診斷。 特別是髖坐關節正、側位片, 可確定骨折類型、部位、移位元情況以及治療方法的選擇。
在選擇治療方法以前, 首先要瞭解傷者的全身情況, 特別是老年人要注意全面檢查, 血壓、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 結合骨折全面考慮。

治療
股骨頸骨折的幾種治療方法:
1.外固定:適用于外展型和中間型骨折, 一般多採用患肢牽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 防止患肢外旋和內收, 約需3~4個月癒合, 極少發生不癒合或股骨頭壞死。
2.內固定:目前有條件的醫院在電視X光機的配合下, 採用閉合復位內固定, 如無X光機設備, 亦可採用開放復位內固定。
3.內固定同時植骨:對於癒合較困難或陳舊性骨折,

為了促進其癒合, 可於內固定同時植骨。
4.截骨術:對於癒合較為困難或一些陳舊骨折可有選擇施行截骨術, 如轉子間截骨術或轉子下截骨術。
5.人工關節置換術:適應於老年人的頭下型股骨頸骨折。 臨床應用均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