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股骨頭壞死手術成功率

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是有幾種的, 每種手術對應的患者也是有所不同, 這樣的手術成功率也是會有所區別。 股骨頭壞死的情況, 對於骨頭的健康而言, 威脅是極大的, 並且對患者的身體也是造成很大的疼痛, 需要及時的治療, 這樣也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一種方式。

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方法有:

1、對於0期非創傷性ONFH, 如果一側確診, 對側高度懷疑0期, 宜嚴密觀察, 建議每6個月進行MRI隨訪。

2、I、II期ONFH如果屬於無症狀、非負重區、病灶面積15%者, 應積極進行保留關節手術或藥物等治療。

股骨頭髓芯減壓術(core decompression) 建議採用直徑約3mm左右細針, 在透視引導下多處鑽孔。 可配合進行自體骨髓細胞移植、骨形態蛋白(BMP)植入等。 此療法不應在晚期(III、IV期)使用。

3、IIIA、IIIB期ONFH可採用各種植骨術、截骨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 症狀輕者也可保守治療。

截骨術 將壞死區移出股骨頭負重區, 將未壞死區移出負重區。

應用於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 該方法適用於壞死體積中等的II期或III期早、中期的ONFH。 此術式會為以後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

4、IIIC、IV期ONFH患者中, 如果症狀輕、年齡小, 可選擇保留關節手術, 其他患者可選擇表面置換、全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 對50歲以下患者, 可選用表面置換, 此類手術能為日後翻修術保留更多的骨質, 但各有其適應症、技術要求和併發症, 應慎重選擇。 一般認為, 非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假體的中、長期療效優於骨水泥型假體。

5、股骨頭置換:該方法為西醫最常選用的療法, 但其適應證範圍窄, 眾多併發症令患者不寒而慄, 毛骨悚然。

1)年齡界限:只適合60歲以上的老年人, 且體質壯實之人, 而此年齡的人多伴有其它病症, 體質虛弱, 無法耐受手術帶給的創傷。

2)適合股骨頭壞死致患肢短縮達5cm以上者。

3)年輕人不能做此手術:因為年輕人活動多, 對假體磨損大, 且每隔10-15年需重新更換一次, 而第二次手術難度遠遠大於第一次,

第三次、第四次更不堪設想。

4)排異反應:術後發燒、紅腫、疼痛等。

5)併發症:術後疼痛、活動受限、髖臼磨穿、假體斷裂、假肢感染、骨皮質穿透、術中股骨頸拼裂骨折、脂肪栓塞等。 這種毫無退路的方法好似賭博一般, 若輸了將終身悔恨。 因此, 臨床中部分醫生勸早中期的患者不要治療, 任其發展至嚴重狀態再行至此手術, 顯然是不科學的, 相反卻延誤了治療病情的最佳時期。

因此, 便湧現出了眾多採用中醫中藥的保守療法, 如:

1、外治牽引與內服:對於疼痛的緩解, 骨質的改變有顯著的作用, 延緩骨壞死的發展。

2、按摩、針灸、理療、薰蒸均可改善迴圈, 為該病的系列輔助療法。

3、功能鍛煉:合理、合情的適當鍛煉

4、食療:可多吃含鈣, 磷適當的高蛋白, 低脂肪食物, 合理搭配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