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風下血是什麼病?
我們現在治療疾病首先想到就是去看西醫,因為這麼多年以來,西醫一直都是以見效快著稱。但是古人留下的中藥材,同樣也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很多疾病,而且副作用很低,只不過見效相對來說是比較緩慢的。那麼問題來了,在中醫當中,所謂的腸風下血到底是指什麼樣的疾病呢?
腸風下血:中醫病名。見《太平聖惠方》卷六十。腸風為便血的一種,指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證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臨床所見多為實證,常用涼血瀉熱,息風寧血法治療。方如槐花散、阿膠丸方、玉壺丸方、玉屑丸方、木香丸方、加減四物湯等。
腸風下血丸
處方來源 《醫學正傳》卷五。
藥物組成
幹柿餅(燒存性)2兩,烏梅(燒存性)2兩,油瓶箬(已酒過1年者,或2-3年者尤良,燒存性)2兩,槐花5錢(炒焦黑),百藥煎1兩(如無,以五倍子炙焦黃代之),枳殼5錢(麩炒黃色)(或加檳榔5錢)。
主治 腸風下血。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以醋湯送下。
疾病診斷
(1)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
(2)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症。《證治匯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證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
(3)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鬱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