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尿床是什么原因
大多數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尿床的情況,這是比較正常的,但一般孩子在一周歲左右之后尿床的現象就會很少發生,因為孩子會學習很多的行為,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教育孩子很多關于生活自理方面的行為,但是成年人出現尿床的現象確是非常不正常的,那么24歲尿床是什么原因呢?
成人尿床原因較多,同一患者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原因。
一、 患者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發育遲緩,具體表現為:
(1) 逼尿肌不穩定或低順應性膀胱,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患者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頻、尿急甚至出現急迫性尿失禁。
(2) 膀胱的充盈和收縮感知功能不全,膀胱充盈和收縮未能使患者覺醒。
(3) 尿道關閉功能不全,即不穩定性尿道。
(4) 腦垂體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導致夜間尿量增多。
二、 睡眠因素:
早期普遍認為遺尿是由于睡眠過深,覺醒閾值過高所致。其實遺尿與睡眠的深度沒有關系,遺尿也不發生在深睡眠時。
大量的夜間持續腦電圖研究表明:
(1) 覺醒功能障礙是遺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和收縮感知功能不全以及過度疲勞致使睡眠過深等都可導致覺醒障礙。
(2) 入睡后排尿控制功能不全更為顯著,表明排尿控制功能發育遲緩在遺尿的發生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3) 遺尿患者的睡眠周期處于紊亂狀態,晚上經常被叫醒的患者則更加明顯。
三、 精神、心理及行為異常:
遺尿可導致患者精神、心理和行為異常,而這些異常又將成為患者尤其是部分年長兒童及成年人持久難治性遺尿的原因。
害怕遺尿,寄希望于多次排尿來防止遺尿是這類患者的共同心理。受這一心理影響,患者在睡眠中仍不忘自我提醒排尿,額葉逼尿中樞因之呈高度興奮狀態,使膀胱敏感性和收縮性增高,較少的膀胱容量即可產生尿意,若大腦產生排尿條件許可的夢景,逼尿肌將得到朦朧的排尿意識強化,同時尿道括約肌松馳而發生遺尿,反過來引起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
另外ADH的分泌和心理變化均受大腦視丘下部控制,故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 其他:
包莖、包皮過長、尿道下裂、尿道狹窄等泌尿系統疾病;長期的便秘或腹瀉、肛裂、腸激惹綜合癥等胃腸道的疾病;垂體性或腎性尿崩癥;糖尿病;食物等的過敏反應;蟯蟲癥等腸道寄生蟲病;心、肝、腎、肺等軀體疾病都可成為遺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約占遺尿病人的10%。
中醫理論也認為此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是臟腑功能或某些臟腑功能失控最終導致腎虛膀胱失約所致,大抵有虛實二端。